一、未成年犯罪就不用立案吗
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会立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主体年龄大小,都应依法予以立案追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立案后会遵循特殊的程序和原则处理。如在侦查阶段,会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侦查方式,保护其隐私等。在审判阶段,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还会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以给予其改过的机会,同时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所以,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犯罪就不立案,而是要通过专门的法律程序妥善处理,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依法惩治。
二、未成年犯罪量刑标准究竟如何确定
未成年犯罪量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负刑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强奸等八类严重犯罪,应负刑责;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需承担刑责。
对未成年犯罪量刑时,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量刑时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司法机关会结合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考量。如犯罪情节轻微,悔罪态度好,可能会作不起诉处理或适用缓刑。
三、未成年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未成年犯罪量刑需遵循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依据《刑法》,不满12周岁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负刑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强奸等八类重罪,应负刑责;已满16周岁犯罪,要负刑责。
对应当负刑责的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若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具体量刑会综合考量犯罪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及悔罪表现等因素。
当探讨未成年犯罪就立案立案吗这个问题时,除了核心的立案与否,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了解。一方面,即便未达到立案标准,对于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矫治等措施,以帮助他们回归正途。另一方面,立案后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会遵循特殊的司法程序和原则,注重对其权益的保护和挽救。若你对未成年犯罪立案后的处理流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别让困惑困扰自己。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