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单位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1.劳动者遭遇单位欠薪,可通过多种合法途径维权。与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都能帮助劳动者维护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2.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与单位协商时注意保留好记录,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为后续维权留作证据。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提供详细的单位信息和欠薪情况。
申请调解时积极与调解组织配合,推动达成合理的调解协议。
申请仲裁需在规定的一年时效内进行,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
对仲裁结果不服起诉的,要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
二、单位欠工资不给,走法律途径该咋操作
单位欠薪走法律途径,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以证明你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及欠薪事实。
接着,可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协商过程注意留存证据。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限期支付。需准备好投诉材料,包括本人身份证明、证据等。
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仲裁委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仲裁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除终局裁决外,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单位欠工资不给,劳动者如何通过法律追讨
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追讨单位拖欠的工资:
1.协商解决:与单位直接沟通,要求支付拖欠工资,保留好协商记录。
2.投诉举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申请调解: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单位应按协议履行。
4.申请仲裁: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5.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遇到如果单位欠工资不给怎么办的问题时,除了常规途径追讨工资,还有一些关联问题需关注。单位拖欠工资可能还会涉及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另外,若因此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还可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工资被拖欠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社保权益,比如导致社保缴费基数不准确等。如果你在追讨工资过程中,对赔偿计算、经济补偿标准或社保权益等方面存在疑惑,别让问题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