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是怎么执行的

监视居住是怎么执行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1.30 · 1616人看过
导读:监视居住是具有拘束性的刑罚手段。案件审理阶段,实施者依情况将法令凭证送至被监视居住者居所,无固定居所时可指定居住点,但不能是临时看守地或审判区域。执行中用电子监控、不定时巡视监察,被监视者要交重要证件,未经同意不得擅离场所、与人或通讯往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将被逮捕。
监视居住是怎么执行的

一、监视居住是怎么执行的

监视居住乃是一项具有拘束性质的刑罚手段。

在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由实施者根据相关不同情况,将相应的法令凭证送至被监视居住者的居所处。

若发生无法确定其固定居所的情况,则可以为其指定适当的居住地点作为执行点,然而必须排除将其安置在临时看守之地或者特别设立的审判区域内。

在执行过程中,将会运用诸如电子监控以及不定时巡视等方式,全方位监察被监视居住者的行为举止。

同时,被监视居住者需向实际执行机构提交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和驾驶执照等重要证件,未经该机构同意,不得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场所,亦不可私自与人或通讯往来。

在整个监视居住期间,已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犯及被告人均须严格遵从相关规定,任何违反条款且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逮捕的惩罚。

二、监视居住是指定地点还是什么

关于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住所进行,以及在特定场所(即指定居所)进行。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监视居住都会选择在其住所中执行。

然而,若出现下列特殊情况,则需要指定居所作为监视居住地: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固定住所;涉嫌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行或恐怖活动罪行,在其住处执行可能对案件的调查造成不利影响时,经过上一级公安机关或是检察机关的批准,也可以将监视居住地点定为指定居所。

另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得在被羁押的场所或专门用于办理刑事案件的场所进行。

对于那些处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状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程序要求,例如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等等。

三、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

在法律实践中,所谓“监视居住”一词普遍被视为一项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强制措施。

它包含于刑事强制措施的大类之中,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以及最终的逮捕。

具体到监视居住而言,它是指在刑事诉讼的流程中,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是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嫌人员或被告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必须留在他们各自的住处或预设的居所之内,并且要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及适当的限制以确保其人身自由受到严谨保护。

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多样,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当事人目前患有严重的疾病或者生活已无法自理;

2.当事人目前正处于孕期或者正哺乳自己的孩子;

3.当事人是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者;

4.由于个别案件的特殊性或者使用监视居住来处理案件更为适宜;

5.如果依据法定羁押期限,相关案件还未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就有必要考虑采取监视居住策略。

在了解监视居住是怎么执行的之后,我们也要清楚与之相关的其他要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也是必须遵守的规定。而且他们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如果您身边有人处于监视居住状态,或者您对监视居住期间的权利义务界限、违反规定的后果等问题还存在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详尽解答。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