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17 · 3325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在诉讼中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的所有参与者,如法院、检察院、当事人等。他们不仅拥有诉讼权利,还需有实施诉讼行为的权力。普通诉讼代理人、证人等虽参与诉讼,但不发挥决定性影响,故非真正主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之主体,系在非法事诉讼实践中享有相应司法权益并背负司法责任之人。所有涉及到此诉讼程序的参与者,皆为诉讼法律关系之主体。其主体地位,定包含了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身份。在此方面,我们需明确区分二者之异同。诉讼主体并非仅限于在诉讼程序中享有诉讼权利及承担司法责任,更须具备实施以便诉讼程序生发、变化或者消亡之诉讼行为的权力。在中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能够成为诉讼主体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法定代理人以及经特殊授权的委托代理人

然而,普通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员、勘验员和翻译人员对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产生、变化乃至终止皆不发挥决定性影响,故此类人员只能沦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诉讼主体,无法被看成真正意义上的诉讼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二、民事诉讼法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如下:

首先是医疗费用,适用依据为病人在本地治疗所提供的诊断证明及相关票据,涵盖了医药费、治疗费以及住院费;

其次是误工费用,应当参考病人实际损伤程度、康复状态,同时辅佐以法医学鉴定或由治疗医院所开具的相关证明进行确定;

然后是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规定,对照住院天数来计算;

再者是护理费用,护理人若存在正常收入来源,则护理费用的赔偿额度与误工费相似,而没有收入的护理人员,其所承担的护理费用应通过参照本地居民平均生活费的标准进行计算;

也包括住宿费用,其金额须依照当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常规出差住宿标准进行衡量。

接下来是残疾赔偿金,这部分需要参照伤残等级,以所起诉法院所在地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自定残之日起开始计至二十年结束;

最后是丧葬费用,按照受害人所遭受侵害的地点的丧葬费用标准进行一次性支付;

同样在人身损害赔偿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死亡赔偿金,它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当地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二十年作为基数进行赔偿。

如果受害人为六十周岁以上,则年龄每增加一岁便减少一年来计算;

若其年龄超过七十五周岁,则赔偿年限将降至五年。

此外,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扶养费用,也需酌情考虑。

他们的扶养费用应依照顾到他们的生活情况来计算,对未满十八周岁的孩子应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