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

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1506人看过
导读:合同不成立不一定存在诉讼时效,现行法并没有规定只有合同成立了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实际上只要发生了民事纠纷,就存在诉讼时效。如果对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

一、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

1、合同不成立不一定存在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民事诉讼时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诉讼时效要件为存在请求权、存在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等。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

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

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三、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效力不同等。

1、适用对象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法律效力不同

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

3、价值取向不同

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

4、期间和计算不同

诉讼时效一般长于除斥期间,而且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甚至延长,而除斥期间固定不变。第五,适用的主动性不同:法官不能迳行适用诉讼时效,只在义务人主张时效利益时,法官才能适用,但是,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以及可以导致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都是法定的,任何当事人都不得对此进行约定,若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对诉讼时效进行了约定,那么一旦约定的内容与法律的规定相悖,约定直接无效。对民法典合同不成立是否存在诉讼时效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治安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