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6 · 2838人看过
导读: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撤诉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相关的法律规定。
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一、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1、撤诉的,诉讼时效中断。且应当自撤诉裁定送达给各方当事人之日起重新计算。

2、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撤诉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1、撤诉是原告行使诉讼权利的体现,应当由原告决定是否提出申请。

起诉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撤诉也应是原告的诉讼行为。

被告除提起反诉外,不得为撤诉行为。

原告是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撤诉。

诉讼代理人申请撤诉时,必须经原告特别授权。

撤诉是原告诉讼权利的体现,因此撤诉必须出于原告自愿。

2、撤诉应由原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原告撤诉,必须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申请可以是书面申请,也可以是口头申请。

对于口头申请,人民法院应记入庭审笔录,并由原告签名或盖章。

这是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准许撤诉裁定的根据。

3、撤诉申请必须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后,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之前提出。

从起诉到法院宣判之前这段时间,原告可以随时申请撤诉,而法院的判决一经公开宣告,就丧失了申请撤诉的权利。

法院宣判后,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改变判决。

这时,不能再去申请撤诉。

原告申请撤诉,应当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作出准许或不准许的裁定。

4、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后,并不立即产生终结诉讼的效力。

人民法院必须对撤诉内容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是看原告撤诉是否合法,并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

撤诉是原告对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但是否准许撤诉,决定权在人民法院。

关于在什么情况下准许撤诉,什么情况下不准许撤诉,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撤诉终究是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是基于处分原则产生的,因此,只要是合法的撤诉,都应当准许,不应当任意限制当事人行使撤诉权利。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原告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这一问题进行的解答,可见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原告撤诉,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诉讼仲裁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