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民法典规定合同的效力是如何划分的

民法典规定合同的效力是如何划分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7 · 2272人看过
导读:合同效力分成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此外还有效力待定合同以及可撤销合同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无效合同的话,从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可撤销合同的话,在合同还没有撤销之前是有效的。
民法典规定合同的效力是如何划分的

一、民法典规定合同的效力是如何划分的?

1、有效合同。

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2、无效合同

相对有效合同而言,它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无效。

3、待定合同。

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

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

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4、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

二、合同满足哪些条件才发生法律效力?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合同当事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合同违反法律法规额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4、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四、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

2、赔偿损失,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3、追缴财产,对于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故意的,就应当将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

并非所有的民事合同在签字盖章之后就一定发生法律效力,类似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合同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合同,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治安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