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务纠纷 > 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什么?

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18 · 2273人看过
导读: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发生起诉或者是丧失了一些具体的行为能力代理权的话,那么就需要终止这样的一种诉讼的时效,它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其他障碍当中的一种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有着具体规定。
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什么?

一、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什么?

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二、保证期间与保证的诉讼时效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6个月。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场合,债权人应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对债务人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如果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计算。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主张权利的,保证责任确定。从确定保证责任时起,在连带保证,开始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在一般保证,则在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限,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应为两年。

在我们国家保证债务,一般情况下它是和主债务一起来发生一个诉讼时效的中断的,当然这样的一种诉讼时效具体的规定是在我们国家的民法当中,以及具体的司法解释当中,所做出的一个确切的行为的范围规制。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