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宅基地精选解答 > 嫁出去的女儿有宅基地继承权吗

嫁出去的女儿有宅基地继承权吗

时间:2024.05.12 标签: 征地拆迁 宅基地 阅读:1175人
律师解析:
对于已出嫁之女的权益问题,涉及到其能否继承其父母的耕地及宅基地,实际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关于土地问题,若已婚妇女在其丈夫家中并未得到分配的承包地,即便其户籍关系已经迁移至夫家,仍不影响其实施在原生家庭中的承包权,只要她仍然保持农村户口,便有权利获得相应份额的承包地。
至于宅基地方面,若已婚妇女的户籍关系并未发生变动,则其有权继承父母的宅基地;
然而,若其户籍关系已经迁出,则需遵守“一户一宅”的规定,无法直接继承父母的宅基地,但宅基地之上的建筑物可依法进行继承。
法律依据:
《土地承包法》
第三十一条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其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因此,农村宅基地不能自由买卖,尤其是不能卖给城镇居民......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项目未批先建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批准的建设活动通常面临行政罚款。但农村宅基地违例行为有所不同,即使未预先取得审批,也可在完工后补办手续。宅基地是农户为居住占用的土地资源,城市居民可能较陌生。现多指农村地区宅基地。

    浏览量:830 2024-05-24
  • 村民有改变宅基地用途的权利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我国,土地管理十分严格。宅基地属建设用地,承包地则属非建设用地。如需转变用途,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同村居民间可交换承包地以满足经营和管理需求,但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属违法行为。我们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保护土地资源。

    浏览量:1127 2024-05-23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年限有何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农村集体土地分宅基地、公益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可继承,但宅基地属集体所有,不可私自传承。耕地承包期三十年,草地三十至五十年,林地三十至七十年,特殊林木林地承包期延长需经国务院林业部门审批。

    浏览量:1018 2024-05-23
  • 农村土地能够互换吗

    屈泉芳律师

    互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形式之一,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互换土地应呈报发包方备案不是互换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呈报发包方备案。

    播放量:1398 2022-06-07
  • 宅基地的地类归属是什么

    1396人阅读

    宅基地是农村家庭户实际占用并使用的土地资源,专为建造住宅及附属设施。它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成员共有,通常仅在本村集体内部流转,严禁私自买卖或转让。但宅基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总之,宅基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具有特定的土地类别属性。

  • 私下买卖宅基地承担什么责任

    1988人阅读

    私自买卖宅基地,需承担多重责任。行政上,买卖双方可能受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刑事上,如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或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此外,合同可能无效,卖方多承担主要责任,买方次要责任,需赔偿信赖利益损失。

  • 农村房屋后檐水边邻居建筑怎么办

    1095人阅读

    在我国农村,房产建设问题仍多,如房屋高度等。因土地归村庄所有,建房需获邻居许可。实际建房时,要考虑邻里关系,避免影响彼此生活,减少纷争。处理邻里建筑关系时,应遵循利生产、便生活的原则,后建者不得干扰先建者的正常使用。

  • 亲戚在我家宅基地上建房子如何处理

    1873人阅读

    亲戚擅自在您家宅基地建房,建议先尝试与其沟通协商,寻求妥善解决。若沟通无果,可请求村或居委会调解。调解不成,可向当地土地及房屋管理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法律手段是最后的保障,确保您的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