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帮忙贷款然后不还钱是否属于诈骗,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可能构成诈骗的情形
如果在让别人帮忙贷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行为特征,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比如编造虚假的贷款用途,让帮忙贷款的人以为贷款是用于正当、安全的项目,但实际上将贷款用于个人挥霍、赌博等非法或高风险活动;或者隐瞒自己没有还款能力的事实,骗取他人信任,使其帮忙贷款。例如,甲谎称自己有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项目,需要资金周转,让乙帮忙以乙的名义贷款,实际上甲根本没有所谓的生意,拿到贷款后就用于赌博输光了,这种情况就符合虚构事实的特征。
非法占有目的 :从行为人的后续表现来看,如果其在获得贷款后,没有任何还款的意愿和行动,且逃避还款责任,就很可能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比如,拿到贷款后就更改联系方式、隐匿行踪,使得帮忙贷款的人无法联系到他,也无法追回资金。
一般不构成诈骗的情形
如果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无法还钱,比如做生意亏本、遭遇重大疾病等,且在贷款时没有实施欺骗行为,主观上也有还款意愿,只是暂时没有还款能力,这种情况通常不构成诈骗,而属于一般的民事借贷纠纷。例如,丙让丁帮忙贷款用于经营店铺,后来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店铺亏损倒闭,丙暂时无力偿还贷款,但丙一直在积极想办法筹集资金还款,这种情况下就不构成诈骗。
如果遇到让别人帮忙贷款后不还钱的情况,帮忙贷款的一方可以先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对方偿还贷款;如果认为对方的行为构成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