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诉讼仲裁专题 > 仲裁专题 > 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

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

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2024-03-03 09:22:19 已帮助2532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章从仲裁协议的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由此可知,无论是作为合同中的单独条款还是作为补充协议,仲裁协议的积极生效要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主体要件。

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原合同或是从事民事活动的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

(二)意思表示要件。

即双方要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合意。

(三)内容要件。

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的事项和仲裁机构。

特别是关于仲裁协议的选择方面,只能选择一个明确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四)形式要件。

仲裁协议必须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

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由此可知,仲裁协议的消极要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主体不适格。

(二)内容违法。

(三)意思表示有瑕疵。

(四)内容不明确。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