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当被执行人以时效已过提出执行异议,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后,权利人可与义务人友好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让其自愿履行义务。
(二)权利人可仔细收集能够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的新证据,比如对方曾承诺还款的聊天记录、催款的通知等,以此推翻时效过期的结论,恢复执行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这表明在诉讼中,若义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不能主动适用时效规定来影响案件判决。
2025-11-23 09:39:04 回复
咨询我
1.民事诉讼时效过期,不影响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诉讼中,若义务人未提时效抗辩,法院不能主动用时效规定;判决生效进入执行阶段,时效过期也不影响启动执行程序。
2.执行时,若被执行人以时效已过提执行异议,法院审查成立会裁定不予执行。此时,权利人可与义务人协商促其自愿履行,或收集新证据证明时效中断、中止,恢复执行。
2025-11-23 09:05:4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民事诉讼时效过期不影响申请强制执行,诉讼中义务人未提时效抗辩法院不主动适用,执行阶段时效过期不影响启动程序,但被执行人提执行异议且成立的,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权利人可协商或收集新证据处理。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主要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时效过期不影响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在诉讼中若义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遵循不主动适用原则。当进入执行阶段,时效过期本身不阻碍执行程序开始。然而,若被执行人以时效已过提出执行异议且经法院审查成立,法院会裁定不予执行。此时,权利人可与义务人协商促使其自愿履行,因为自愿履行不受时效限制;也可收集新证据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来恢复执行。如果在法律问题上有任何疑惑,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2025-11-23 09:01:26 回复
咨询我
1.民事诉讼时效过期不影响权利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诉讼中若义务人未提时效抗辩,法院不能主动适用时效规定;判决生效进入执行阶段,时效过期也不影响执行程序启动。
2.但执行时,若被执行人以时效已过提出执行异议且法院审查成立,会裁定不予执行。
3.解决措施和建议:此时权利人可与义务人协商,争取其自愿履行义务;也可收集能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的新证据,以推翻时效过期结论,让执行程序恢复。
2025-11-23 08:46:1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民事诉讼时效过期不影响权利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即便时效已过,权利人仍可启动执行程序。
(2)在诉讼阶段,若义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不能主动适用时效规定进行裁判。
(3)当判决生效进入执行阶段,时效过期不妨碍执行程序的开启。但如果被执行人以时效已过提出执行异议且经法院审查成立,法院会裁定不予执行。
(4)遇到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情况,权利人可与义务人协商争取其自愿履行,也可收集能证明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情形的新证据,以恢复执行程序。
提醒:
权利人应及时关注诉讼时效,若执行中遇时效异议,收集证据需合法充分。不同案情处理有别,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11-23 07:44: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