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售房合同标注“预售”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商品房预售是常见房产交易形式,当合同满足行为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这些条件时,合同有效。
(2)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需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若未取得此证明,预售合同会被认定无效。但如果在起诉前取得该证明,合同可认定为有效。
(3)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后,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开发商应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按时交付房屋等。
提醒: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前,务必查看开发商的预售许可证明。若发现开发商未取得该证明,要谨慎签约,可咨询进一步分析风险。
2025-11-22 18:33:10 回复
咨询我
(一)购房者在签订预售合同前,要查看开发商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避免因开发商未取得该证明导致合同无效。
(二)签订合同时,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明确开发商的义务和违约责任。
(三)若发现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签订合同,可与开发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在合适时间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2025-11-22 18:17:40 回复
咨询我
1.售房合同标“预售”一般有法律效力。商品房预售指开发商把在建房屋提前卖给购房者,购房者付定金或房款。合同满足行为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法违规和公序良俗,就有效。
2.开发商预售要取得预售许可证明,没证合同无效,但起诉前拿到可认定有效。
3.购房者签预售合同后权益受保护,开发商要按约履行义务。
2025-11-22 17:56:1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售房合同写“预售”一般有法律效力,前提是满足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若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预售合同可能无效,但起诉前取得则可认定有效。
法律解析:
商品房预售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先出售在建房屋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当预售合同满足行为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这些有效条件时,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若未取得,预售合同会被认定无效,不过在起诉前取得的,仍可认定合同有效。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后,权益受法律保护,开发商需依约履行义务。如果您在商品房预售合同方面遇到任何疑问或纠纷,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11-22 16:30:15 回复
咨询我
售房合同写“预售”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商品房预售是开发企业将在建房屋预先售予承购人,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只要预售合同符合行为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等有效条件,合同即为有效。
但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取得预售许可证明,未取得的预售合同会被认定无效,不过在起诉前取得则可认定有效。
为保障自身权益,购房者在签订预售合同前,应查看开发商的预售许可证明。签订合同后,若开发商未按约定履行义务,购房者可通过合法途径追究其违约责任。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商品房预售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2025-11-22 14:4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