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证人提交证言但不出庭,分情况处理。若因健康、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经法院许可,可用书面、视听传输等方式作证。
2.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书面证言经对方质证无异议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作定案根据;有异议且无其他证据印证,则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3.法院可对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证人训诫,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下拘留。
2025-11-21 19:42:0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证人提交证言却不出庭,要根据是否有正当理由分情况处理,有正当理由经法院许可可通过其他方式作证;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书面证言的效力视质证和印证情况而定,法院还可对其采取训诫、拘留等措施。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证人有健康原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时,经法院许可,能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若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其书面证言若经对方当事人质证无异议,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作为定案根据;若对方当事人有异议且无其他证据印证,该书面证言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并且,法院有权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采取训诫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予以十日以下拘留。如果大家在遇到涉及证人出庭及证言效力等法律问题时,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11-21 18:07:01 回复
咨询我
1.证人提交证言却不出庭要分情况处理。若有健康原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经法院许可,可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作证。
2.若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其书面证言经对方当事人质证无异议,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作为定案根据;若对方当事人有异议且无其他证据印证,则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法院可采取训诫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予以十日以下拘留。
解决措施和建议:证人应尽量出庭作证,确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要及时向法院说明并申请其他作证方式。当事人对不出庭证人的书面证言有异议时,要积极提供其他证据进行反驳。法院要严格审查证人不出庭的理由,依法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采取相应措施。
2025-11-21 17:50:1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证人提交证言却不出庭的情况需区别对待。当证人存在健康原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时,经法院许可,可采用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替代方式作证,以此保障证人权益和诉讼顺利进行。
(2)若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其书面证言的效力取决于对方当事人的质证情况。若对方无异议,或有其他证据印证,书面证言可作为定案根据;若对方有异议且无其他证据印证,该书面证言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法院有权采取措施。情节较轻的会进行训诫,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拘留,以维护司法秩序和诉讼的严肃性。
提醒:证人应重视出庭作证义务,有正当理由及时向法院申请替代作证方式。当事人对证人不出庭情况要积极质证,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2025-11-21 17:29:34 回复
咨询我
(一)证人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如健康问题、不可抗力等,应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申请经法院许可后,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二)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若书面证言经对方当事人质证无异议,或有其他证据印证,该书面证言可作为定案根据;若对方当事人有异议且无其他证据印证,则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三)法院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会先采取训诫等措施,若情节严重,可予以十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第七十七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证人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应当对其证言不予采信。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2025-11-21 16:3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