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民事案件过两年通常是可以起诉的,因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并非两年。即便超过三年时效去起诉,法院也会受理。
(2)当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且法院查明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时,原告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其诉讼请求或不被支持。
(3)若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况,像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
提醒:
在处理民事案件时,要留意诉讼时效的计算。若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需保留好相关证据。不同案情对应不同解决方案,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一)即便案件过了两年或三年诉讼时效,仍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受理该案件。
(二)若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抗辩,需寻找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证据,像曾向对方提出履行请求、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若能证明,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
(三)平时要注意保留与权利主张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函件等,以便在可能的诉讼中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1.民事案件过两年通常可以起诉,因为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即便超三年,也能起诉且法院会受理。
2.若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抗辩,且无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原告可能败诉,诉讼请求不被支持。
3.若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情况,像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等,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
结论:
民事案件过了两年通常能起诉,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三年起诉法院也受理,但若对方以时效已过抗辩且无中止、中断等情形,原告可能丧失胜诉权。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并非两年。所以民事案件过了两年当然可以起诉,即便超过三年,当事人起诉法院也会受理。不过若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抗辩,且法院查明无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原告可能败诉。而当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情况,像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若您在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方面存在疑问,或不确定自身案件是否存在时效中止、中断等情况,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