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伤鉴定是保障权益的重要程序,需按步骤进行。
1.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出现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特殊情况经同意可延长。若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等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2.准备相关材料。包含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
3.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用人单位等可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4.等待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一般60日内作出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建议职工及单位了解工伤鉴定流程,及时申请,准备材料时确保真实完整,按规定时间参与鉴定。
法律分析:
(1)工伤鉴定第一步是申请工伤认定,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等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2)第二步要准备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这些材料是认定工伤的重要依据。
(3)第三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相关主体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有关资料。
(4)最后等待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结论,必要时可延长。
提醒: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要注意时间限制,准备材料务必真实、完整,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确保及时申请:所在单位要在规定的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若遇特殊情况及时申请延长;用人单位未申请时,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要在1年内直接申请。
(二)准备齐全材料:认真准备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保证材料完整准确。
(三)适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及时由相关主体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所需资料。
(四)耐心等待结果:知晓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时间,在规定的60日或延长的30日内等待鉴定结论。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受事故伤害或被鉴定为职业病,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单位未申请的,职工、亲属或工会可在1年内申请。
2.准备材料:需准备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
3.劳动能力鉴定:治疗稳定后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职工或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4.等待鉴定结论:鉴定委员会60日内出结果,必要时可延长30日。
专业解答工伤员工需先申报鉴定,由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建医疗专家小组进行深入评估。鉴定委员会在6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意见,特殊情况可最多延期30天。鉴定意见以正式文件送达员工和雇主。
专业解答员工遭受工伤后,如伤势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评估受损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员工或亲属向市辖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提交相关医疗资料,委员会60天内给出结果,特殊情况可延长30天。对结果有异议可申请省级再次鉴定。一年后如伤残状况变化,可申请重新鉴定。
专业解答先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科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然后详细填写表格,其中包括要求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鉴定,最后等待结果即可。
专业解答先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科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然后详细填写表格,其中包括要求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鉴定,最后等待结果即可。
专业解答离职时,若符合法律法规,可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补偿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五至十级伤残员工有权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救助和伤残就业扶持资金。具体标准参照各地政府规定。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工伤赔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