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判处死缓期间故意犯罪的处理有明确区分。情节恶劣的故意犯罪,需报请最高法核准后执行死刑;情节未达恶劣程度的故意犯罪,不立即执行死刑,而是重新计算死缓期间,过失犯罪不在此列。这样规定既维护刑罚严肃性和公正性,确保对严重犯罪惩处力度,又给有改造可能的罪犯机会。
2.为更好落实此规定,司法机关要准确界定“情节恶劣”标准,可通过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为法官提供明确指引。同时,要严格遵循报请核准和备案程序,保证司法的严谨性。此外,监狱等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死缓罪犯的教育改造,提高改造质量,减少故意犯罪发生。
2025-10-07 13:21: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且情节恶劣的,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这体现了法律对严重再次故意犯罪的严厉制裁,维护了刑罚的威慑力。
(2)若故意犯罪但未达到执行死刑的标准,死缓期间将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这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又给有改造可能的罪犯机会。
(3)明确规定只针对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在此范围内,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和罪责相适应原则。
提醒:对于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故意犯罪。家属及相关人员也应监督提醒。不同的犯罪情节和案件情况对应不同法律处理,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10-07 12:44:10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要清楚只有故意犯罪且情节恶劣才会面临被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后果,所以在死缓期间应严格约束自己,杜绝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二)如果不小心犯了过失犯罪,不用担忧会因此被执行死刑,但也要以此为戒,积极改造。
(三)即便实施了故意犯罪,若情节不恶劣,虽不会立即执行死刑,但死缓期间会重新计算,这意味着要继续接受更长时间的刑罚约束,所以要珍惜改造机会,避免再次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2025-10-07 10:47:04 回复
咨询我
1.被判死缓者,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且情节恶劣,报最高法核准后执行死刑。
2.故意犯罪但未执行死刑的,死缓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法备案。
3.该规定只针对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适用。未达恶劣程度的故意犯罪,不立即执行死刑。
4.此规定既保证刑罚严肃公正,严惩严重犯罪,又给有改造可能的罪犯机会。
2025-10-07 09:35:3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死缓期间故意犯罪且情节恶劣的,经最高法核准后执行死刑;故意犯罪但情节未达恶劣程度或过失犯罪的,不立即执行死刑,死缓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法备案。
法律解析:依据相关法律,对于判处死缓的罪犯,对其在死缓期间的犯罪情况有明确处理规定。强调是故意犯罪才适用该特定规则,过失犯罪不在此范围。而且故意犯罪并非都要执行死刑,只有情节恶劣的才会经过严格的报请最高法核准程序后执行。对于情节未达恶劣程度的故意犯罪,不会马上执行死刑,而是重新计算死缓期间。这样的规定既保证了刑罚能有力惩处严重犯罪,维护刑罚严肃性,又给有改造希望的罪犯机会。如果对死缓期间犯罪处理等法律问题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10-07 09:2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