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湖北法律咨询 > 宜昌法律咨询 > 宜昌取保候审法律咨询 >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需满足啥条件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需满足啥条件

杜** 湖北-宜昌 取保候审咨询 2025.10.04 07:32:18 431人阅读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需满足啥条件

其他人都在看:
宜昌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宜昌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结论: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有两种情形,一是期限届满,二是有关机关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裁定生效。自动解除后执行机关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期限一到就会自动解除。另外,当侦查机关撤销案件、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法院判决、裁定生效时,取保候审措施也会自动解除。这是为了确保法律程序的公正和合理,避免对当事人不必要的限制。在自动解除后,执行机关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您遇到与取保候审自动解除相关的法律问题,或者对这方面法律规定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10-04 09:33:05 回复
咨询我

1.取保候审自动解除有两种情形。一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通常取保候审最长不超十二个月,期满自动解除。二是有关机关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裁定生效,像侦查机关认定嫌疑人无罪撤销案件,检察机关因证据不足不起诉,法院判决、裁定生效,都会使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2.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机关应在自动解除后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3.建议执行机关建立完善的期限跟踪和信息通知机制,在临近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时提前做好通知准备。同时,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加强信息共享,在相关决定或判决生效后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及时履行通知义务。

2025-10-04 09:28:2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自动解除存在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取保候审期限满。按照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期限一到就会自动解除。
(2)第二种情形是相关机关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裁定生效。例如侦查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作出撤销案件决定;检察机关基于证据不足等原因作出不起诉决定;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并生效,此时取保候审措施也会自动解除。在自动解除后,执行机关需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以此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提醒: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过程中,要留意执行机关的通知。不同案件情况有别,若对解除程序有疑问,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10-04 08:45:44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被取保候审人,要牢记取保候审期限,若达到最长十二个月仍未解除,可主动联系执行机关询问情况。
(二)关注案件进展,若了解到有关机关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裁定生效,可提醒执行机关及时办理解除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5-10-04 08:32:52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自动解除有两种情况:
一是取保候审期限到了。通常,取保候审最长十二个月,到期就自动解除。

二是相关机关有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判决、裁定生效。像侦查机关发现无罪撤销案件,检察机关因证据不足不起诉,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取保候审都自动解除。

自动解除后,执行机关要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保障当事人权益。

2025-10-04 07:57:58 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在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也可以要求解除取保候审。那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什么?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有哪些呢?解除取保候审要满足什么条件1、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形往往是已经查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应当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因此予以解除。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为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期限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吋,依法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为监督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期限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取保候审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延伸补充: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二)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三)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四)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在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也可以要求解除取保候审。那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什么?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有哪些呢?解除取保候审要满足什么条件1、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形往往是已经查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应当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因此予以解除。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为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期限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吋,依法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为监督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期限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取保候审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延伸补充: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二)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三)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四)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在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也可以要求解除取保候审。那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什么?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有哪些呢?解除取保候审要满足什么条件1、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形往往是已经查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应当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因此予以解除。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为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期限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吋,依法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为监督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期限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取保候审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延伸补充: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二)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三)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四)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律师解析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