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重庆法律咨询 > 涪陵区法律咨询 > 涪陵区金融诈骗辩护法律咨询 > 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张* 重庆-涪陵区 金融诈骗辩护咨询 2025.09.26 15:36:11 380人阅读

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其他人都在看:
涪陵区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涪陵区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单个诈骗时,直接以被骗财物价值认定诈骗犯罪数额。
(二)多次诈骗,已处理过的诈骗数额不累计,未处理的进行累计计算。
(三)以诈骗财物为目的,已着手但因意志外原因未获取财物的,按诈骗未遂处理,未遂数额计入犯罪数额考量。
(四)行为人为实施诈骗支付的犯罪成本,不计入诈骗数额,但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五)认定诈骗犯罪数额要综合在案证据,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的认定需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

2025-09-26 20:30:0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以实际骗取财物价值为准,单个诈骗按被骗财物价值认定,多次诈骗处理过的不累计、未处理的累计计算,诈骗未遂数额也会计入考量,犯罪成本不计入数额但作量刑情节,认定要综合证据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
法律解析:
在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中,明确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价值为标准。单个诈骗时,被骗财物价值就是认定的犯罪数额,这种认定方式清晰明确。对于多次诈骗,为避免重复计算,已处理过的诈骗行为数额不再累计,未处理的则累计计算。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虽然未实际获取财物,但已着手实施诈骗行为,其未遂数额也会纳入犯罪数额的考量范围。而行为人为实施诈骗支付的手续费等犯罪成本,由于其并非被害人实际损失,不计入诈骗数额,但会作为量刑情节,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诈骗犯罪数额需综合在案证据,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确保准确判断犯罪数额,为公正的定罪量刑提供坚实依据。如果对诈骗犯罪数额认定等法律问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更准确详细的法律建议。

2025-09-26 19:21:1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诈骗犯罪数额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价值。单个诈骗中,直接以被骗财物价值作为认定数额,这是较为直观的认定方式。
(2)多次诈骗情况较为复杂。已处理过的诈骗行为数额不再累计,未处理的则要累计计算,这样能准确反映犯罪行为的整体危害程度。
(3)诈骗未遂也纳入考量。以诈骗财物为目的实施行为,因意志外原因未获取财物的,按诈骗未遂处理,未遂数额会计入犯罪数额,体现了对诈骗犯罪打击的全面性。
(4)犯罪成本不计入诈骗数额。行为人为实施诈骗支付的手续费等成本,虽不计入数额,但会作为量刑情节,综合衡量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认定时需依据在案证据,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

提醒:遭遇诈骗要及时保留证据,认定诈骗数额需专业判断,不同案情处理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准确分析。

2025-09-26 17:27:24 回复
咨询我

1.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以行为人实际骗取财物价值为准,分单个诈骗和多次诈骗处理。单个诈骗以被骗财物价值认定数额;多次诈骗中,处理过的不累计,未处理的累计计算。
2.以诈骗财物为目的已着手但因意志外原因未获取财物的,按诈骗未遂处理,未遂数额计入犯罪数额考量。
3.行为人为实施诈骗支付的犯罪成本,如手续费等,不计入诈骗数额,但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4.认定诈骗犯罪数额需综合在案证据,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以准确判断犯罪数额,为定罪量刑提供依据。

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和判断,确保犯罪数额认定准确。同时,对诈骗未遂的情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对犯罪成本的认定和量刑情节的考量要做到公正合理。

2025-09-26 16:07:38 回复
咨询我

1.诈骗犯罪数额按实际骗取财物价值算,分单个和多次诈骗。单个诈骗时,被骗财物价值就是认定数额;多次诈骗中,处理过的不累计,未处理的要累计。
2.以诈骗为目的,已着手但因意外没拿到财物,按诈骗未遂算,未遂数额也会计入考量。
3.诈骗的犯罪成本,像手续费不算入数额,但会影响量刑。认定时要结合证据,按主客观一致原则判断数额,为定罪量刑提供依据。

2025-09-26 15:40:46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一是区别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首先应区别对待不同的主犯,对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这种主犯应当依照犯罪总额来认定。如对犯集团、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以共同、盗窃犯罪总额来认定。首要分子在集团中处于预谋和组织领导的作用,所以对于他们计划范围内的数额必须负全部责任。在预谋时认定是不是首要分子尤为重要,虽然只参与了共同犯罪的预谋,没有参加直接的、盗窃行为,但是集团的一切犯罪活动都包括在首要分子参与制定的犯罪计划之中,并由他们组织实行,他们在犯罪中发挥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对于共同犯罪的首要分子依照犯罪总数额来认定是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犯罪集团中的有些成员,在首要分子计划后,自己单独进行、盗窃或者是其他的经济犯罪,该犯罪数额不能强加于首要分子,首要分子只需要对自己知道和计划的那一部分负责。二是根据《刑法》第26条第(3)、(4)款对主犯处罚的规定,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能推导出对从犯、胁从犯犯罪金额的确认。对从犯、胁从犯来说,其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及危害结果与主犯一致,犯罪金额也与主犯是一致的。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参与组织、指挥的主犯犯罪数额的认定,应对其参与组织、指挥的共同犯罪总额负责。在共同经济犯罪中,主犯发挥了主要作用,以自己的犯罪行为影响了从犯,可以说主犯对整个犯罪都要负责,因此把所有数额作为主犯的犯罪数额是合理的。三是对一般犯罪中的从犯的犯罪数额的认定上,笔者认为以定罪的数额为前提,适当参考其个人所得赃款数额较为科学合理。因为共同犯罪中从犯不起主要作用,完全是在主犯的领导下进行,其社会危害性比主犯要小得多,因而他们承担刑事责任也应比主犯小,而这种“作用”通常都是通过“数额”表现,所以考察其所得数额是合理的。假如以犯罪总额来认定,在实行犯场合下直接参与额会小于或者等于共同犯罪总额,而在帮助犯场合下,间接参与相当于总数额,这两种场合差别比较明显。所以,在处理从犯犯罪数额的问题上要将定罪数额和个人所得赃款数额全面综合考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典及关于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有如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主观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主观希望骗取的数额。第二种意见是所得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而实际得到财物的数额。第三种意见是侵害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而是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他人实际损失价值数额。第四种意见是交付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由于受骗而实际交付的财物的数额。第五种意见是双重标准说,认为在诈骗罪既遂的情况下,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财物数额;在诈骗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下,诈骗数额是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骗取的财物数额。第六种是折中说,认为诈骗犯罪未遂时,一般应以行为人犯罪指向的数额(其犯罪意图诈骗的数额)认定为诈骗数额;诈骗犯罪既遂时,一般应以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认定为犯罪数额;如果被害人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高于诈骗犯罪行为人所得,而这一差额又可归因于犯罪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则诈骗犯罪数额应以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来认定。我们认为,侵犯财产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侵犯财产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也应当根据公私财产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严重程度来认定,而不能仅仅看行为人实际获利数额。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这种保护不仅包括保护公私财产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还应当包括保护公私财产的完整性和经济价值性,防止公私财物的整体性及经济价值性受到不正当的侵害。如果将犯罪行为人的实际获利数额作为认定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典及关于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有如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主观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主观希望骗取的数额。第二种意见是所得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而实际得到财物的数额。第三种意见是侵害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而是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他人实际损失价值数额。第四种意见是交付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由于受骗而实际交付的财物的数额。第五种意见是双重标准说,认为在诈骗罪既遂的情况下,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财物数额;在诈骗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下,诈骗数额是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骗取的财物数额。第六种是折中说,认为诈骗犯罪未遂时,一般应以行为人犯罪指向的数额(其犯罪意图诈骗的数额)认定为诈骗数额;诈骗犯罪既遂时,一般应以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认定为犯罪数额;如果被害人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高于诈骗犯罪行为人所得,而这一差额又可归因于犯罪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则诈骗犯罪数额应以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来认定。我们认为,侵犯财产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侵犯财产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也应当根据公私财产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严重程度来认定,而不能仅仅看行为人实际获利数额。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这种保护不仅包括保护公私财产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还应当包括保护公私财产的完整性和经济价值性,防止公私财物的整体性及经济价值性受到不正当的侵害。如果将犯罪行为人的实际获利数额作为认定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合同诈骗罪数额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专业解答在认定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时,关键在于犯罪分子实际获得的赃款金额。通常来说,起点金额为二万元才算是数额较大;而当数额达到二十万元时,就属于数额巨大了;至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则至少为一百万元。当然,具体的案件还需要综合考虑诈骗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

    2024.10.25 1233阅读
  • 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专业解答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数额特别巨大”通常是指诈骗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达到这一标准,将会被追究严重的刑事责任。不过,在司法实践中,除了诈骗金额,犯罪手段、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嫌疑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也会被综合考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体的“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可能会有所调整。

    2024.10.24 1932阅读
  • 合同诈骗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专业解答要是你遇到的是合同诈骗罪这个大问题,那你得看看这个案子的所有细节了。通常情况下如果这个骗子骗走了你50万以上200万以下的钱,那他就是恶意满满地构成了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这个数额可是直接关系到他要坐多长时间牢。除了要看金额大小外,法官还得考虑罪犯是用什么方法骗走你的钱的,对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以及他对自己犯下的错有没有真诚悔过等等这些细节。

    2024.10.24 2000阅读
  •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是什么

    专业解答在单位合同诈骗中,犯罪金额通常以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诈骗金额为依据。根据具体情况,诈骗金额在5万至50万元之间,被视为“较大”;在50万至200万元之间,属于“巨大”;超过200万元,则被认定为“特别巨大”。

    2024.10.24 1164阅读
  • 合同诈骗罪数额认定是合同上的吗

    专业解答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通常会以犯罪嫌疑人为实现诈骗目的所实际获取的财物价值为依据,而不仅仅是依照合同中标注的金额进行衡量。这种情况下,还需考虑到由于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实际遭受的财产或相关权益方面的损失。若在案件中发现合同金额大于实际获得的财物价值,那么法院将依据实际产生的损害程度与范围做出裁决。

    2024.10.23 1786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