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若债权人想免除债务,要确认自己有处分该债权的能力,避免因无处分权导致免除行为无效。
(二)作出免除意思表示时,要明确向债务人表达,可以采用书面通知等明示方式,也可通过抛弃债权凭证等默示方式。
(三)在免除债务前,需考虑是否会损害第三人利益,若债权已出质给第三人,不能随意免除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债权债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但是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拒绝的除外。
结论:
债务可以免除,债权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即生效,免除需满足一定条件,免除后债权债务关系部分或全部终止,从债务也随之消灭。
法律解析:
债务免除是债权人处分债权的单方法律行为,只需债权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就生效,不用债务人同意。不过,债权人免除债务要满足一些条件,一是要有处分能力,二是免除意思要向债务人作出,三是不能损害第三人利益,像债权已出质给第三人时就不能随意免除。免除方式有明示和默示,明示如书面通知债务人,默示如抛弃债权凭证。债务免除后,主债权债务关系会部分或全部终止,从属于主债务的利息、担保等从债务也会消灭。如果在债务免除方面存在疑问,或者遇到相关法律难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1)债务免除是债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只要债权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就生效,无需债务人同意,这体现了债权人对自身债权的处分权。
(2)债权人免除债务需满足一定条件,要有处分能力,意思表示要向债务人作出,同时不能损害第三人利益。例如债权出质给第三人时,债权人不能随意免除债务。
(3)免除方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明示如书面通知债务人,默示如抛弃债权凭证。
(4)债务免除后,债权债务关系部分或全部终止,从属于主债务的从债务如利息、担保等也随之消灭。
提醒:
债权人在免除债务时,务必确认是否会损害第三人利益。不同的债务免除情况可能有不同法律后果,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1.债务可由债权人免除,这是其处分债权的单方法律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即生效,无需债务人同意。但债权人免除债务需满足一定条件,要有处分能力,免除意思表示要向债务人作出,且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像债权已出质给第三人时就不能随意免除。
2.免除方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明示如书面通知债务人,默示如抛弃债权凭证。债务免除后,债权债务关系部分或全部终止,从属于主债务的从债务如利息、担保等也随之消灭。
3.为避免纠纷,债权人在免除债务时应先确认自身有处分权,查看是否存在影响免除的第三人权益。免除意思表示尽量采用书面形式,明确表达免除的范围和内容,以便留存证据。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债权债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