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民事诉讼法未明确延期审理具体期限,当出现必须到庭人员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当事人临时提回避申请、需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证据等情形,可延期审理,这是为保障诉讼程序公正与顺利进行。
2.延期审理由法院依具体情况决定,会结合案件复杂程度、补充证据所需时间等确定再次开庭时间。
3.为更好推动诉讼进程,法院应在决定延期审理时向当事人说明大致考量因素及预计时间范围;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安排,主动沟通案件进展情况,并及时做好后续诉讼准备,如整理证据、熟悉法律条文等。
2025-08-30 11:36: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民事诉讼法虽未明确延期审理的具体期限,但规定了多种可延期审理的情形,像必须到庭人员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当事人临时提回避申请、需通知新证人到庭及调取新证据等情况。
(2)延期审理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状况决定,其核心目的是保障诉讼程序公正且顺利开展。
(3)法院在确定再次开庭时间时,会综合考虑案件复杂程度、补充证据所需时间等多方面因素。
(4)在此过程中,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安排,认真做好后续的诉讼准备工作。
提醒:
当事人遇到延期审理情况,应按法院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不同案件情况不同,若有疑问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8-30 11:25:39 回复
咨询我
(一)当出现可延期审理的情形时,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比如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要提供合理的证明。
(二)等待法院根据案件复杂程度、补充证据所需时间等因素确定再次开庭时间,在此期间保持与法院的沟通,及时了解进展。
(三)积极配合法院安排,按照要求补充证据、准备材料等,做好后续诉讼准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2025-08-30 10:55:05 回复
咨询我
1.民事诉讼法没明确延期审理具体期限。当必须到庭的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当事人临时提回避申请,或要通知新证人、调取新证据等情况,可申请延期。
2.延期审理由法院依具体情况定,旨在保障诉讼公正、顺利进行。法院会考虑案件复杂程度、补充证据时间等,确定再次开庭时间。
3.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安排,做好后续诉讼准备。
2025-08-30 10:51:0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民事诉讼法未明确延期审理具体期限,出现法定情形可延期,由法院依具体情况决定再次开庭时间,当事人要积极配合。
法律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在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等情形下,案件可以延期审理。不过法律未明确规定延期审理的具体期限,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复杂程度、补充证据所需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诉讼程序的公正与顺利进行。当事人在此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法院的安排,认真做好后续诉讼准备。如果您在民事诉讼中遇到了延期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或者对自身案件情况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8-30 09:1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