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公安机关对嫌疑人取保候审后,案子不会停下,会接着侦查。嫌疑人得守规矩,没批准不能离开住的地方,信息变了要及时汇报。
侦查完,要是公安机关觉得事实证据都没问题,就把案子送检察院。
检察院会仔细审查,决定要不要起诉。这时候嫌疑人能提意见。符合条件可不起诉,决定起诉就进入法院审判。嫌疑人要配合司法工作,保护好自己权益。
2025-07-15 13:03:0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后案件继续侦查,后面历经检察院审查起诉等阶段,犯罪嫌疑人要积极配合。
法律解析: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停滞,而是会持续展开侦查工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严格遵守规定,这是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行为,都可能导致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
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认为证据充分便移送检察院。检察院会严谨审查,决定是否起诉。这一阶段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能表达意见。若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决定起诉则进入审判阶段。在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积极配合,如实陈述,能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大家对这些法律流程还有疑问,或者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专业的法律建议。
2025-07-15 11:47:40 回复
咨询我
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后案件继续侦查,这是保障司法公平与准确打击犯罪的必要举措。这一过程涉及多环节且严谨有序,目的在于确保案件处理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为保障流程顺利进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公安机关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侦查工作,确保收集的证据合法有效、全面客观。在侦查过程中秉持公平原则,不放过任何关键线索。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务必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增强法律意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查,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3.检察院需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全面细致审查案件。充分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依据事实和法律准确判断是否提起公诉。
4.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应积极主动行使权利,及时向检察院提出合理意见,为犯罪嫌疑人争取合法权益。
2025-07-15 10:39:0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不意味着案件终结,后面仍会开展侦查工作,旨在查明完整事实、获取充足证据。这是为了确保司法公平,不放过任何犯罪线索。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至关重要。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市、县,可能会被认定违反规定,面临重新羁押等后果。及时报告住址等变动情况,便于执行机关掌握动态,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3)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案件到检察院后,检察院全面审查是对案件质量的把关。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能提出意见,这是保障其辩护权的体现。检察院根据审查结果作出不起诉或起诉决定,公平判断案件走向。
提醒:
取保候审期间务必严格遵守规定。整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有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
2025-07-15 09:26:57 回复
咨询我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要严格遵守规定,未经批准坚决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联系方式等变动要及时报告,避免因违反规定被重新羁押。
(二)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嫌疑人要保持冷静,如实提供信息,不要隐瞒或伪造事实。
(三)检察院审查起诉时,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要积极主动提出合理意见,争取有利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2025-07-15 09:0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