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山东法律咨询 > 枣庄法律咨询 > 枣庄取保候审法律咨询 > 取保候审有哪些法定理由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取保候审有哪些法定理由

王** 山东-枣庄 取保候审咨询 2025.07.14 09:25:22 401人阅读

取保候审有哪些法定理由

其他人都在看:
枣庄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枣庄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取保候审的法定理由体现了刑事诉讼法在保障人权与维护司法秩序间的平衡。

首先,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因其刑罚相对较轻,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采取取保候审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建议司法机关准确认定罪名及刑罚,确保适用恰当。
其次,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判断社会危险性,较为科学合理。应加强对判断标准的细化和统一,避免不同司法人员判断差异过大。
再者,对特殊身体状况或生理状态的人员,在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时取保候审,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此类人员遵守规定。
最后,羁押期限届满案件未办结而取保候审,能防止超期羁押。应加强案件流程管理,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因程序拖沓导致的此类情况发生。

2025-07-14 13:24: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法定理由涵盖多种情况。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因其刑罚相对较轻,具备取保候审条件。
(2)若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只要司法机关综合判断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也可适用。
(3)考虑到特殊群体权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在不具社会危险性时,同样能取保候审。
(4)为防止超期羁押,当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未办结,就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提醒:
若涉及取保候审相关事宜,建议详细了解自身情况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7-14 12:44:30 回复
咨询我

(一)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比如可能单处罚金等情况,可考虑申请取保候审。
(二)要是预估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时可积极向司法机关展示自身良好的悔罪表现等,证明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以争取取保候审。
(三)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嫌疑人,在能证明无社会危险性时,也有很大机会申请到取保候审。
(四)当出现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还没办完的情况,应及时提出取保候审申请,防止超期羁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025-07-14 11:08:16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有法定理由。首先,要是可能判管制、拘役,或者单独用附加刑的,能取保。像管制不关押但限制自由,拘役短期剥夺自由,附加刑有罚金等。

其次,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综合犯罪性质、情节、悔罪表现等,判断取保不会有社会危险的,也能取保。

再者,患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取保不会有危险的,同样能取保,保障这类人的权益。

最后,羁押期到了但案子没办完,为避免超期羁押,也可采取取保候审。

2025-07-14 10:07:30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符合特定情形可适用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无社会危险性;特殊身体状况或生理状态且无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未办结。
法律解析: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因其刑罚相对较轻,可考虑取保候审。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时,只要综合判断不具有社会危险性,也能取保候审,这是在保障司法公平同时兼顾嫌疑人权益。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的人员,在确保不发生社会危险时,基于人道主义给予取保候审。另外,为避免超期羁押,在羁押期限到了但案件还没办完时,也可采取此措施。如果对取保候审还有疑问,或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且合适的法律建议。

2025-07-14 09:44:04 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取保候审由谁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都有权采用取保候审。在程序上又分为:1、公、检、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直接主动地采用取保候审;2、根据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所聘任的律师的申请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请,决定取保候审。可见,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在公、检、法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后,由办案人员填写取保候审决定书和取保候审通知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由领导签发。再由承办人员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保证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告知其各自应当遵守的规定及承担的义务,违反规定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并要求其出具保证书并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取保候审由谁执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但由于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等原因,对犯罪嫌疑人尤其是检察、交付执行的被告人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所地在外省、市的,是由案发地公安机关执行,还是由被告人住所地公安机关执行不统一。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但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应履行何种批准手续,没有明确的规定,执行机关批准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应征得决定机关同意的规定没有落实到位,因缺乏严格的审批手续,批准流于形式。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随意离开居住的市、县,有的只是打个招呼,有的连招呼也不打,无人过问,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提供了可能。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取保候审程序由谁监督管理

    专业解答取保候审这一程序主要由国家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人民法院承担着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在这样的监管下,相关的司法机关将会对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随后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采用取保候审这种方式,同时对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的人员的行为实施严密监控,以确保他们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

    2024.10.25 1628阅读
  • 办理取保候审需要的条件包含哪些

    专业解答申请取保候审通常需满足如下几种情况: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是单独适用的附加刑法中的一种;其次,已判罪者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若通过取保候审加以限制,不会对社会造成过多危害风险的;再次,若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是孕妇及正处于哺乳期的母亲,通过取保候审的方式也能避免对其社会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最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羁押期限即将到期而仍未完成审理工作,必要时需采用取保候审措施。

    2024.10.25 1668阅读
  • 取保候审什么是正当理由

    专业解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法律措施: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不会有任何试图逃避侦查、起诉或审判的行为,不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因素;其次,如果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导致无法自由行动,或者是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再者,如果犯罪嫌疑人为孕妇或者正在哺乳期的母亲,也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最后,如果案件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但由于各种原因,羁押期限已经届满,而案件仍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也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以上几种情况都充分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外面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危害,因此采取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024.10.25 1048阅读
  • 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有哪些

    专业解答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嫌疑人、被告及其代理人、亲属或律师认为嫌疑人、被告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需要在七天内作出答复。如果批准取保候审,嫌疑人、被告需要提供担保或者缴纳保证金,并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擅自离境。

    2024.10.25 1693阅读
  • 取保候审外出的理由都是什么

    专业解答在取保候审期间,若有必须离境的情况,如去医院看病、直系亲属病重等,可作为申请离境的合理理由。但在这期间,被取保的人要得到执行机构的批准才能离开所在城市或县级行政区。要是有正当理由要离境,得向执行机构书面申请,等审批结果。

    2024.10.25 1923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