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律师会见后告知家属的合适内容:
可以着重告知家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前的身体情况,像是有没有伤病;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没有焦虑抑郁等异常表现。
(二)合理传达关切:
原原本本传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家属说的关心话语,比如询问家人近况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
2025-07-14 05:36:03 回复
咨询我
律师会见嫌疑人、被告人后,告知家属的内容有限制。
一方面,能告知家属会见时对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可传达合理关切话语。
另一方面,像具体犯罪细节、证据线索、辩护策略等关键信息,律师不能随便告知家属。律师有保密义务,要维护权益与司法公平,防止信息乱传干扰案件办理。
2025-07-14 04:12:5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告知家属的内容有明确限制,身体精神状况及合理关切可传达,案件关键信息不得随意告知。
法律解析: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承担着保密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告知家属其身体、精神状况以及传达合理关切话语,既能让家属了解情况,也在合理范畴内。而案件关键信息,像具体犯罪行为细节、证据线索、辩护策略等,一旦不当告知家属,可能会出现信息传播干扰司法公平的情况,破坏司法程序的正常推进。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类似困惑,或者对律师保密义务等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我们会依据法律为您详细解答。
2025-07-14 02:57:49 回复
咨询我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告知家属的内容确实应有限制。这一限制十分必要,既保障案件公平处理,也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确保律师遵守告知限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律师职业培训。定期组织律师参加关于保密义务和信息告知规范的培训,提升其对相关规定的认知,明确可告知与不可告知内容的界限。
2.
建立监督机制。律协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律师行为进行监督,若发现违规告知关键信息,给予相应处罚,形成有效约束。
3.
签订保密协议。律师与当事人及其家属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告知家属信息范围及违规责任,让家属清楚知晓律师告知权限,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025-07-14 02:24:08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告知家属会见时其身体、精神状况,是保障家属知情权,让家属对亲人情况有基本掌握,缓解担忧。
(2)传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家属的合理关切话语,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家属情感慰藉,保持家属与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3)禁止律师将具体犯罪行为细节、案件证据线索、辩护策略等关键信息告知家属,是基于律师保密义务。司法公平的实现依赖于信息的恰当管理,不当传播这些信息,可能引发外界对案件的不当干预,破坏司法程序的公平性和独立性。
提醒:
家属若想了解亲人案件情况,应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切不可强迫律师透露禁止告知的内容。
2025-07-14 01: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