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签合同后单位不让入职,这属于违约行为。我之前就遇到过类似情况,特别糟心。可以跟单位聊聊,让他们说说为啥不让入职,用书面或微信等能留证据的方式,让对方安排入职。
2.
要是沟通没用,就赶紧收集证据,像劳动合同、聊天记录、录用通知等,能证明咱和单位有劳动关系且单位违约。
3.
接着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让他们责令单位改正。也能直接申请劳动仲裁。想继续干就要求单位履行合同,支付应入职到实际入职期间的工资损失;不想干了,就主张解除合同,让单位给经济补偿。
结论:
签了劳动合同不让入职,用人单位构成违约,劳动者可采取措施维权。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签了劳动合同却不让入职,用人单位明显违反了约定。劳动者首先与用人单位沟通,以留痕方式要求对方履行合同安排入职,是合理主张权益的开端。若沟通无效,收集劳动合同、沟通记录、录用通知等证据,能有力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违约事实。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申请劳动仲裁,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获工资损失赔偿,若无意继续工作,还能主张解除合同并获经济补偿。这都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你遇到困惑或不知如何操作,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签了劳动合同却不让入职,此行为确实构成违约。这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市场的诚信秩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尝试沟通。主动与用人单位交流,让其说明不让入职的缘由,同时以书面或微信等能留痕的方式,要求对方按合同履行义务,安排入职。这既能了解情况,也为后面维权留证。
2.收集证据。若沟通没有效果,着手收集相关证据,像劳动合同、沟通记录、录用通知等,以此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的违约事实。
3.寻求救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促使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也能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若想继续在此单位工作,可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工资损失;若无意留下,可主张解除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1)从法律角度看,劳动合同一旦签订便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依约履行。用人单位签合同后不让入职,明显违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构成违约行为。
(2)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说明原因并书面留痕要求履行义务,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固定相关证据。
(3)收集证据至关重要,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沟通记录、录用通知等能佐证用人单位的违约事实。
(4)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便捷途径,劳动监察可依法督促用人单位改正;申请劳动仲裁则是更具强制力的手段,能让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权益补偿。
提醒:
遇到此类情况要冷静应对,注意证据的妥善留存。不同案情细节有别,建议咨询以获更精准分析。
(一)积极沟通时,要保持冷静理智,清晰表达自身诉求,通过邮件、短信等确保沟通记录可留存,以备后面可能的维权使用。
(二)收集证据务必全面准确,劳动合同仔细查看条款,沟通记录完整留存,录用通知确保真实有效。
(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详细说明情况,提供清晰证据线索;申请劳动仲裁则需按照规定流程准备材料,明确自己的仲裁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虽针对的是未出具证明情况,但类似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