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只是财产损失超1万,没有人员重伤、死亡等情况,要注意积极配合交警处理。主动承担起赔偿受害方全部财产损失的责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二)要是因逃逸导致了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同时财产损失超1万,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此时必须马上自首,如实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争取从轻处罚,积极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民事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致财产损失超1万,没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的,通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交管部门会吊销逃逸者驾照,且其终身不得重考,逃逸者要担全责并赔偿损失。
若逃逸造成人员重伤、死亡,同时财产损失超1万,就构成交通肇事罪。按刑法,一般判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有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判三到七年;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判七年以上,还要承担民事赔偿。
结论:
肇事逃逸致财产损失超1万,无人员重伤、死亡等情形一般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理;若有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则构成交通肇事罪,依刑法处罚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解析:
当仅财产损失超1万且无人员重伤、死亡等情况时,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吊销逃逸者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禁考,逃逸者还得担责赔偿全部财产损失。而若因逃逸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财产损失超1万,就触犯刑法构成交通肇事罪,会根据情节轻重面临不同刑期。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民事赔偿责任也不能免。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交通肇事逃逸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肇事逃逸致财产损失超1万的情况需区分处理。仅财产损失超1万且无人员重伤、死亡等,通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理。
解决措施和建议: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吊销逃逸者机动车驾驶证并确保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以此起到威慑作用。
2.督促逃逸者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及时足额赔偿受害方财产损失,保障受害者权益。
若因逃逸致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财产损失超1万,则构成交通肇事罪。要依据刑法进行刑事处罚,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解决措施和建议:
1.司法机关准确认定逃逸情节及严重后果,依据刑法作出恰当量刑,维护法律公平。
2.建立有效机制,确保受害者能及时获得民事赔偿,缓解其经济压力。
法律分析:
(1)仅财产损失超1万,无人员重伤、死亡等情况时,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肇事逃逸者面临严重处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禁驾。同时,逃逸者要对事故负全部责任,赔偿受害方全部财产损失。
(2)若因逃逸导致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财产损失超1万,构成交通肇事罪。按刑法规定,一般量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提醒:
发生交通事故切勿逃逸,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无论事故大小,都应及时停车处理。
专业解答肯定不算敲诈,不管对方有没有逃逸,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对方对事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本身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过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跟逃逸情节有关,双方对赔偿标准有争议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处理。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