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南法律咨询 > 安阳法律咨询 > 安阳职务侵占辩护法律咨询 >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怎样认定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怎样认定

王* 河南-安阳 职务侵占辩护咨询 2025.07.05 01:30:08 346人阅读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怎样认定

其他人都在看:
安阳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安阳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结论: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可从主观目的、客观行为、侵犯客体和对象三方面认定,实践中要综合判断。

法律解析:
从主观目的看,挪用资金罪是暂时使用单位资金且打算归还,而职务侵占罪是非法占有单位财物不打算归还。在客观行为上,挪用资金罪是擅自挪作他用,职务侵占罪是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占有财物。侵犯客体和对象方面,二者都侵犯单位财产所有权,不过挪用资金罪只涉及资金使用权,职务侵占罪涉及财物整体所有权,对象包含资金和其他财物。准确区分这两种罪名十分重要,不同罪名的量刑和法律后果不同。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可能涉及这两种罪名的情况,难以准确判断或不知如何处理,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也能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分析和建议。

2025-07-05 07:48:00 回复
咨询我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可从主观目的、客观行为、侵犯客体和对象三方面认定。挪用资金罪是暂时使用单位资金且有归还意图,通过未经批准擅自挪用资金体现,侵犯的是资金使用权;职务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打算归还,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财物,侵犯的是财物整体所有权,对象含资金和其他财物。

为准确判断罪名,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仔细审查嫌疑人的供述和相关证据,确定其主观意图。二是全面调查资金或财物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分析行为是否符合对应罪名的客观表现。三是综合考虑单位的管理制度、资金或财物的性质等多方面因素,避免仅依据单一特征定罪。

2025-07-05 06:29:4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主观目的是区分两罪的关键因素。挪用资金罪中,行为人只是想暂时使用单位资金,内心有归还的想法,比如为解决个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而挪用。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是要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根本不打算归还,意图将财物据为己有。
(2)客观行为上,挪用资金罪是未经合法批准就把本单位资金挪作他用,可能用于个人投资等。职务侵占罪则是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把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如虚报费用骗取单位资金。
(3)从侵犯客体和对象来看,两罪都侵犯单位财产所有权。不过挪用资金罪只侵犯资金使用权,资金最终可能还会回到单位。职务侵占罪侵犯财物整体所有权,对象涵盖资金和其他财物。

提醒:在判断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或职务侵占罪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不同案情对应不同法律认定,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7-05 06:19:45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司法人员认定罪名,应全面审查证据。详细调查行为人行为时的言辞、后面表现等判断主观目的,如是否有积极筹备还款等行为。
(二)仔细核查资金或财物的使用方式和去向,判断是暂时挪作他用还是非法据为己有。
(三)对于单位而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异常资金或财物变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是挪用资金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是职务侵占罪。

2025-07-05 04:19:51 回复
咨询我

1.主观目的:挪用资金是暂时用单位资金,之后打算归还;职务侵占是想非法占有单位财物,不打算还。

2.客观行为:挪用资金是未经批准,私自把单位资金挪作他用;职务侵占是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侵吞、窃取等手段占有单位财物。

3.侵犯客体和对象:都侵犯单位财产权,挪用资金只侵犯资金使用权,职务侵占侵犯财物整体所有权,对象含资金和其他财物。实践要综合判断罪名。

2025-07-05 02:22:21 回复

您好,关于职务侵占与挪用公款如何量刑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这是指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作为挪用人或者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资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将挪用的公款用于生产、经营、买房出租,作为个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入股资金,存人银行或者借给他人而个人取利等,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借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不管这些单位是合将其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都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而不能认为属于挪归公用,这里的数额较大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挪用公款5万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对于这种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法律既没有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多长时间,也不要求行为人营利的目的要真正达到。但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已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分别情节,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如挪用公款用于建造私房、购置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办理婚丧、支付医疗费或者偿还家庭、个人债务等。这种情况既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数额。也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时间。这里的数额较大也是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15万元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未还是指案发前(被司法机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发现前)未还。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益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虽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息的,从轻处罚。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情形,行为人多次挪用公款,用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而每次挪用的间隔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对此,应从第一次挪用公款的时间算起。连续累计至挪用行为终止。在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挪用公款的数额按最后未归还的金额认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职务侵占罪与销赃罪哪个重

    专业解答关于职务侵占罪与销赃罪这两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涉案金额以及案件情节。其中,职务侵占罪主要针对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资产,而销赃罪则是指对明知为违法所得的物品仍然进行销售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因职务侵占罪涉及到对职业道德的背弃以及对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害,从而可能导致其刑罚相较于销赃罪更为严厉。

    2024.10.23 1689阅读
  • 如何界定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

    专业解答在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常常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者掩盖信息真实性来引诱被害者交付财物,且此类受害对象往往为广大公众或无特殊身份之个体。然而,职务侵占罪则是指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中的员工,利用职位上所赋予他们的权力和便利条件,对所在单位的资产进行非法占有的严重违法行为。这两种犯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更注重欺诈手段的运用,后者则主要针对职务便利这一核心要素进行非法侵吞公款事宜。

    2024.10.23 1360阅读
  • 职务侵占罪立案与追诉流程是什么

    专业解答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与追诉流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以下步骤:首先,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机构察觉到其雇员涉嫌实施职务侵占行为之时,常常会首先进行内部调查,以搜集相关证据;其次,在获得足够有力的证据之后,相关单位将会向当地公安部门提交正式的报案申请;接下来,公安机关在收到报案信息并初步评估案件性质后,若确认存在着刑事犯罪事实且具有追究法律责任的必要性,便会启动立案程序;然后,公安机关将展开全面的侦查工作,包括收集、固定证据以及深入调查案件事实等环节;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可能会根据案情需要,对涉案人员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提请逮捕或取保候审等;待侦查工作全部完成后,公安机关会再次评估是否应追究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若结论为肯定,则会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后,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并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决。

    2024.10.23 1887阅读
  • 挪用公款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解答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公款挪作私用的犯罪行为。此种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并且通常情况下,要求其具有非法占有该财产的目的,或者在实施挪用行为后的三个月内未能归还涉案款项。相较而言,侵占罪则是针对非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他们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据为己有。

    2024.10.22 1357阅读
  • 挪用资金罪是职务侵占吗

    专业解答在法律层面上,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对客体公司、企业或其他机构的资金使用权利构成侵害,而后者则直接指向公司、企业或其他机构的所有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犯罪行为的发起者都是特定人群——也就是在公司、企业或其他机构中供职的工作人员。

    2024.10.21 1841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