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上海法律咨询 > 青浦区法律咨询 > 青浦区公司经营纠纷法律咨询 > 公司法人转移公司财产该怎么办

公司法人转移公司财产该怎么办

曾** 上海-青浦区 公司经营纠纷咨询 2025.07.03 03:32:20 336人阅读

公司法人转移公司财产该怎么办

其他人都在看:
青浦区律师 公司经营律师 青浦区公司经营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结论:
公司法人转移公司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可通过股东书面请求监事会等起诉、公司自身起诉、涉嫌犯罪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等途径解决。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当公司法人转移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时,赋予了股东和公司相应的维权途径。其他股东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起诉法人,若被拒或超三十日未起诉,股东可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起诉,这保障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权利。公司自身起诉法人要求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是公司维护自身权益的直接方式。若法人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等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当遇到公司法人转移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时,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7-03 08:18:00 回复
咨询我

公司法人转移公司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可通过多途径解决以维护合法权益。
1.股东可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起诉法人。若监事会、监事拒绝或三十日内未起诉,股东能为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直接起诉。这赋予了股东在公司监督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时的救济权利。
2.公司自身可提起诉讼,要求法人返还转移财产并赔偿损失。以公司名义主张自己的权益,能从主体上代表公司整体利益。
3.若法人转移财产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等犯罪,公司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借助刑事法律手段,加大对违法法人的惩处力度。

2025-07-03 07:31:38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股东维权途径:当其他股东发现公司法人转移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时,可先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起诉法人。若监事会、监事拒绝或三十日内未起诉,股东能为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起诉。
(2)公司诉讼方式:公司本身可以直接提起诉讼,要求法人返还转移的财产,并且赔偿相应损失。
(3)刑事追责办法:若法人转移财产行为构成犯罪,像职务侵占罪,公司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让其承担刑事责任。

提醒:处理此类问题,股东和公司要及时收集法人转移财产的证据。不同案情适用法律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7-03 06:25:16 回复
咨询我

(一)股东书面请求监督机构起诉:其他股东若知晓法人转移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可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法院起诉法人。若监督机构拒绝或三十日内未起诉,股东可为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直接起诉。
(二)公司自身起诉:公司可直接提起诉讼,要求法人返还转移的财产并赔偿相应损失。
(三)报案追究刑事责任:若法人转移财产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等犯罪,公司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5-07-03 04:26:31 回复
咨询我

当公司法人转移财产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股东方面,若其他股东知情,可书面让监事会或监事起诉法人;若其拒绝或30日内未起诉,股东能以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起诉。
公司也可直接起诉,要求法人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
若法人行为涉嫌犯罪,像职务侵占罪,公司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责。如此可维护公司和股东权益。

2025-07-03 03:39:46 回复

自标的交付买家的时候,即收货时,所有权及风险转移给买家。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是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自出卖人转移至买受人所有。标的物的所有权何时发生转移,是买卖合同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是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体现,而且还与当事人的风险负担和利益承受有着直接的关系。《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规定确定的是“交付转移所有权”的原则。按照这一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合同标的物何时交付,标的物所有权就何时转移,即二者同步转移。但在特殊情况下,标的物所有权并非与标的物的交付同时转移,如机动车买卖、房屋买卖等合同。而之所以未能实现二者同步转移,有的是由于有关法律有特别规定,有的是由于当事人双方有特别约定。《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这一规定被称为“保留所有权条款”。一般地,合同标的物在交付之前,其所有权属于出卖人,交付后则属于买受人。但如果当事人对上述“保留所有权条款”作出约定,而买受人未按约定履行义务,那么即便此时标的物已经交付给买受人,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仍属于出卖人。标的物的风险承担所谓标的物的风险,是指在买卖合同成立后至终止前,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任何一方的事由而发生的毁损、灭失。关于标的物风险的承担,《合同法》第142条作了原则性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法律对风险承担采取的是“交付转移风险”的原则,它是建立在“交付转移所有权”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说,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与风险责任同时于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承担的规则主要有下列内容:1、一般情形下,标的物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受买人承担。2、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风险。3、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受人应自合同成立时起承担标的物风险。4、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而由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的,买受人自标的物交付时起承担标的物风险。5、出卖人按照约定或者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买受人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风险。6、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风险的转移,即标的物风险的转移不受上述单证、资料是否交付的影响。7、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而买受人拒绝接受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一、如果打算把注销企业的债权债务转由新公司承担,可以采用“新设合并”方式。二、企业合并从合并方式划分,包括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一)控股合并合并方(或购买方,下同)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下同)的控制权,企业合并后能够通过所取得的股权等主导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并自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益,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维持其法人资格继续经营的,为控股合并。该类企业合并中,因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了对被合并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成为其子公司,在企业合并发生后,被合并方应当纳入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二)吸收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并将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合并方自身的账簿和报表进行核算。企业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由合并方持有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继续经营,该类合并为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中因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发生以后被注销,从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角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取得的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以及为了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与所取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处理。企业合并继后期间,合并方应将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核算。(三)新设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企业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由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持有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经营,为新设合并。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转移公司资产,财务造假违法吗

    专业解答我国法律规定,公司财务舞弊、偷逃税款涉嫌逃税罪。逃税罪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采用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逃税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逃税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多次逃税未经处理,按累计逃税额计算。

    2024.07.06 1920阅读
  • 转移公司资产,财务造假违法吗

    专业解答我国法律规定,公司财务舞弊、偷逃税款涉嫌逃税罪。逃税罪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采用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逃税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逃税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多次逃税未经处理,按累计逃税额计算。

    2024.06.29 1346阅读
  • 转移公司财产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转移公司财产罪”,相应罪名为“挪用资金罪”。此罪行侵犯公司、企业或组织的资金使用权和收益权,涉及挪用或借贷单位自有资金。犯罪主体为公司在职员工,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行为人需故意实施,明知挪用资金但仍故意为之。

    2024.06.28 1504阅读
  • 利用职务转移公司财产罪怎么处罚

    专业解答员工若挪用公司财物超三个月未归还,或挪用金额巨大并用于盈利或非法活动,将面临挪用资金罪的指控。量刑准则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6.28 1150阅读
  • 转移公司资产,财务造假违法吗

    专业解答我国法律规定,公司财务舞弊、偷逃税款涉嫌逃税罪。逃税罪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采用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逃税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逃税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多次逃税未经处理,按累计逃税额计算。

    2024.06.05 1723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公司经营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