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逃废债通常属于民事纠纷,但部分情形会涉及刑事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诈骗手段逃废债构成诈骗罪,这是对债权人财产权的严重侵犯,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此罪旨在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律的执行力。
(3)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保存的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来逃废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这种行为干扰了正常的财务监管和债权人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的了解。
提醒:逃废债可能从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犯罪,债务人应积极履行债务,债权人发现异常情况可咨询专业法律意见,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2025-06-30 22:51:01 回复
咨询我
(一)债务人应诚信履行债务,避免产生逃废债行为,有还款能力时要及时还款。
(二)若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逃废债嫌疑,且涉及诈骗手段,可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债务人必须积极执行,若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会面临刑事风险。企业要依法保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不能隐匿或故意销毁以逃废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5-06-30 21:18:46 回复
咨询我
1.逃废债指有能力却不尽力偿债,一般属民事纠纷,不一定担刑责,但某些情形会涉刑事犯罪。
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诈骗手段逃废债,会构成诈骗罪。
3.法院判决生效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4.隐匿或故意销毁应保存的财务资料逃废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等罪。涉罪会按情节量刑,如拘役、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5-06-30 19:48:5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逃废债一般是民事纠纷,不一定负刑事责任,但存在诈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等情形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并被处以刑罚。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逃废债通常按民事纠纷处理,但某些特定行为会上升到刑事层面。若债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诈骗逃废债,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保存的会计凭证等逃废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一旦构成这些犯罪,将根据具体罪名和情节处以拘役、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刑罚。如果您遇到逃废债相关法律问题,或对上述法律内容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2025-06-30 19:24:44 回复
咨询我
逃废债通常属民事纠纷,但某些情形会涉及刑事犯罪。有履行能力却不尽力履约,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诈骗手段逃废债构成诈骗罪;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隐匿或故意销毁应保存的会计凭证等逃废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涉及这些犯罪会按具体罪名和情节处以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
1.债权人要及时关注债务人财务和履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权。
2.司法机关应加大对逃废债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严格执法。
3.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公众法律意识,让债务人认识到逃废债刑事后果。
2025-06-30 17:3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