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故意毁坏财物获谅解一般会轻判,但最终量刑由法院结合全案判定。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规定,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综合多方面情况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却未取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未赔偿但取得谅解,能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谅解书意味着被害人对犯罪行为宽容、对犯罪人谅解,缓和了社会矛盾,降低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不过法院量刑不会仅依据谅解书,还会结合全案事实、证据等综合考量。如果遇到故意毁坏财物相关的法律问题,不清楚具体量刑等情况,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5-28 16:45:07 回复
咨询我
1.故意毁坏财物获谅解一般会轻判。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获谅解,综合多方面情况,可减基准刑40%以下。
2.积极赔偿却未获谅解,可减基准刑30%以下;未赔偿但获谅解,可减基准刑20%以下。
3.谅解书反映被害人宽容,缓和社会矛盾,降低犯罪人再犯可能。但最终量刑由法院结合全案判定。
2025-05-28 16:11:59 回复
咨询我
1.故意毁坏财物获谅解一般会轻判。谅解书体现被害人宽容与谅解,意味着社会矛盾缓和,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降低。相关规定显示,积极赔偿并获谅解,可减少基准刑40%以下;积极赔偿未获谅解,可减少30%以下;未赔偿但获谅解,可减少20%以下。
2.但最终量刑由法院结合全案事实、证据等综合判定。
3.建议犯罪人积极向被害人真诚悔罪,主动赔偿经济损失,尽力取得谅解书,以此争取从轻处罚。同时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展现良好认罪态度。
2025-05-28 15:16:18 回复
咨询我
(一)犯罪人若故意毁坏财物,应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争取获得被害人谅解,这样在量刑时可能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二)若因某些原因无法取得谅解,但积极进行了赔偿,也能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三)即便没有能力赔偿,也要努力争取被害人的谅解,同样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025-05-28 14:21:2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故意毁坏财物案中,获得被害人谅解对犯罪人量刑有益。若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综合多方面情况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例如犯罪人主动弥补被害人损失,获得谅解,法院量刑时会酌情减轻。
(2)若积极赔偿却未取得谅解,也能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这说明积极赔偿的态度在量刑中也被考量。
(3)即便未赔偿,但取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体现了谅解书在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能降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价。
(4)不过,最终量刑并非仅由谅解书决定,法院会结合全案事实和证据等综合判定。
提醒:
获得谅解书对量刑有积极作用,但不同案件情况差异大,建议咨询以准确分析量刑可能。
2025-05-28 13:0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