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分两罪主体,若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务人员,涉及挪用资金情况应考虑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若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工作人员,则考虑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二)在司法实践中,判断主体身份时要查看单位性质以及个人工作性质是否属于从事公务。
(三)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让不同主体了解自身可能涉及的罪名及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在主体身份性质上确有明显区别。挪用公款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涵盖国家机关、国有公司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受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等;挪用资金罪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的工作人员。这种主体差异决定了两罪适用不同法律条款定罪处罚。
2.为准确区分和打击这两类犯罪,司法机关在办案时应仔细审查犯罪主体所在单位性质和其具体职务身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准确认定罪名。对于单位而言,国有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和监督,防止挪用公款行为;非国有单位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工作人员行为,预防挪用资金现象发生。
结论: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主体不同,前者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后者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两罪适用不同法律条款定罪处罚。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罪主体的界定较为严格,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特定范围人员。而挪用资金罪主体为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这种主体身份性质的差异,决定了两罪在适用法律上的不同。因为不同主体在职务权限、职责要求等方面存在区别,其挪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的挪用行为,可能对公共利益和国家秩序造成更大危害,所以法律对其定罪处罚的考量也不同。如果遇到涉及挪用公款或挪用资金相关法律问题,为了准确维护自身权益,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1.挪用公款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务人员,以及受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人员等。
2.挪用资金罪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或借给他人。
3.两罪主体身份性质差异明显,定罪处罚适用不同法律条款。
法律分析:
(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从事公务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国家机关等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人员。这类主体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国有属性,其权力来源与公共事务相关。
(2)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则是在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工作的人员。这些单位不具备国有性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位自身经营所得等。由于主体身份性质不同,两罪在刑法中的定性和量刑也不同。
提醒:
不同主体实施的挪用行为适用不同法律条款,涉及案件情况复杂。若遇到类似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犯罪的实施者通常为与公司、企业或其他相应机构存在雇佣关系的员工,他们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会擅自动用所属单位的公款用于个人消费或是以借贷形式转借他人,并且该等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逾期不还的时间超出了三个月,亦或者虽然没有超过三个月,但是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且其用途为带有盈利性质的商业活动,抑或是涉及到违法活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专业解答涉嫌触犯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主要在于那些在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员工。他们通过利用自身职权中的优势,擅自将所在单位的资金纳入个人支配范围内,或者作为借款提供予他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就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挪用资金罪。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正式员工,还包括临时工等非正式员工。这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单位资金用于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如果只是暂时借用单位资金,事后及时归还,或者用于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构成犯罪。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在职人员,这些人在职务上有便利条件,违法操作,挪用单位资金。如果擅自将单位财产借给他人或自己使用,金额在二百万以下,并且行为连续超过三个月或者涉及营利性活动,那么就构成犯罪。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罪主体的确定标准是什么在中国刑法体系中,对于挪用资金罪这一违法行为的判定,其犯罪主体被明确规定为特定主体,也即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涉案员工)。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