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朋友是否担责取决于有无过错。以下情况朋友可能担责:
1.强迫劝酒,用言语刺激或威胁等让对方喝酒。
2.明知对方不能喝还劝,比如对方有不适宜饮酒的病。
3.未有效劝阻酒驾,知道对方驾车却不阻止其酒后开车。
4.未护送醉酒者,在对方失去自控力时,没送其到安全处或通知家人。
若无上述过错,朋友无需担责。
2025-04-07 17:24:1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朋友是否担责取决于有无过错行为,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未有效劝阻酒驾、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等过错行为时可能担责,无过错行为则无需担责。
法律解析:
依据《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朋友间饮酒聚会场景中,强迫性劝酒,通过言语刺激等手段迫使对方喝酒,这种行为使对方处于非自愿饮酒且可能超量的状态,易引发身体损害等后果,存在过错需担责;明知对方有不宜饮酒疾病仍劝酒,属于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对可能产生的损害结果应担责;未有效劝阻酒驾,在明知对方驾车还不阻止其酒后驾车,增加了公共安全风险和对方自身危险,要承担相应责任;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朋友失去自控能力时未保障其安全,导致可能发生意外,也需担责。若朋友没有这些过错行为,就不存在侵权的前提,无需担责。如果大家在类似情况中遇到法律疑问,可随时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7 16:44:03 回复
咨询我
朋友是否担责取决于有无过错行为。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未有效劝阻酒驾、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这些过错行为时,朋友可能担责。反之,若无这些过错行为,朋友无需担责。
1.对于强迫性劝酒,这是明显不当行为,要避免用言语刺激、威胁等手段劝酒,尊重他人饮酒意愿。
2.若知晓对方有不宜饮酒疾病,不应劝酒,这是对他人健康负责。
3.当知道对方要驾车,必须有效劝阻其酒后驾车,保障交通安全。
4.若朋友醉酒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能力,应将其送至安全处或通知其家人。通过这些措施,可避免不必要的责任。
2025-04-07 15:53:3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朋友在饮酒场合的责任判定主要依据其是否存在过错行为。强迫性劝酒,利用言语刺激、威胁等方式让对方喝酒,这种行为可能使朋友承担责任。因为强迫劝酒违背他人意愿,增加了饮酒者身体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2)明知对方有不宜饮酒的疾病,仍然进行劝酒,也会让朋友可能担责。这是由于劝酒者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不适合饮酒,却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3)当知道对方要驾车,却未有效劝阻其酒后驾车,朋友也可能要承担责任。酒后驾车对公共安全存在重大威胁,朋友有义务进行劝阻。
(4)若朋友已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能力,没有将其安全护送或通知其家人,朋友也可能担责。这是为了保障醉酒者的人身安全。若朋友不存在上述过错行为,则无需承担责任。
提醒:在饮酒聚会时,大家应避免强迫劝酒,了解他人身体状况,劝阻酒驾并护送醉酒者,否则可能面临担责风险。不同情况需具体分析,建议咨询以进一步明确责任。
2025-04-07 14:44:19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强迫性劝酒,应避免用言语刺激、威胁等方式让他人喝酒,尊重他人饮酒意愿。
(二)若知晓朋友有不宜饮酒的疾病,不要劝其喝酒,保障朋友健康。
(三)当知道朋友要驾车时,一定要有效劝阻其酒后驾车,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四)如果朋友醉酒,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能力,要将其送到安全的地方或通知其家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上述劝酒、未劝阻酒驾、未护送醉酒者等有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可能需承担侵权责任。
2025-04-07 13:04: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