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若发现商家存在销售有害食品的嫌疑,消费者可保留购买凭证、食品样品等证据,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二)商家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建立严格的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性。
(三)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销售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2025-03-17 15:57:23 回复
咨询我
1. 销售有害食品罪符合以下情形应立案:在食品里掺有害非食品原料;销售明知掺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
2. 在食用农产品各环节使用禁用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在保健食品等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也会立案。
3. 这些行为危害公众健康和安全,侵害消费者权益与食品安全秩序,要依法追刑责。
2025-03-17 14:46:2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符合在销售食品中掺入有害非食品原料等四类标准的销售有害食品行为应立案追诉并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明确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销售明知掺有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在食用农产品各环节使用禁用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在保健食品等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行为,均严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破坏了食品安全秩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所以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就会被立案追诉,违法者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若您在生活中遇到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问题,或是对销售有害食品罪还有其他疑问,可随时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3-17 13:04:59 回复
咨询我
销售有害食品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侵害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秩序,所以达到相应标准应立案追诉。
以下情形应立案:在销售食品中掺入有害非食品原料;销售明知掺有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在食用农产品种植等过程中使用禁用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保健食品或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为减少此类犯罪,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对食品生产销售各环节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有害食品危害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三是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形成有效震慑。
2025-03-17 12:51:1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销售有害食品罪的立案情形有多种。在销售的食品里掺入有害非食品原料,这是直接在源头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破坏,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2)销售明知掺有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即便不是添加者,但明知有害还进行销售,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在食用农产品相关环节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会使农产品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整个食物链。
(4)在保健食品或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这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还违背了食品生产的基本规范。这些行为均侵犯了公众健康、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秩序,依法应立案追诉。
提醒:
食品生产销售者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杜绝上述行为。不同案情法律处理有别,如有疑问建议咨询。
2025-03-17 12:4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