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北法律咨询 > 邢台法律咨询 > 邢台刑事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单方型聚众斗殴怎么定性

单方型聚众斗殴怎么定性

陈* 河北-邢台 刑事犯罪辩护咨询 2022.07.26 08:07:22 467人阅读

单方型聚众斗殴怎么定性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邢台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邢台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首先,从聚众斗殴罪的客体来看,聚众斗殴罪从原来的流氓罪中分离出来,侵犯的是社会管理秩序,主要是指具有社会公共秩序性质和特征的管理秩序,不仅仅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如果只是一方有斗殴故意,另一方没有,且针对特定的人,即使发生在公共场所,但主要侵犯的还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非社会管理秩序,只能构成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行为;如果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人,虽然也是侵犯社会管理秩序,但对方并无斗殴故意,应认定为随意殴打他人的寻衅滋事行为,而非聚众斗殴行为。
其次,从主、客观方面来看,单方具有聚众斗殴故意的行为也不应认定为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主观方面要求具有聚众并互相殴打的主观故意,客观方面也要求具有聚众行为且双方互相厮打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不法集团或者团伙之间出于报复、争霸一方等动机,成帮结伙地打群架、互相殴斗的行为。 再次,从聚众斗殴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对于聚众斗殴的“聚众”意思理解应无争议,一般是在三人以上,但如一方纠集三人以上,另一方不到三人的实践中也可以认定为聚众行为,对此理论界和实践中也已达成共识。

“斗殴”中的“斗”,新华字典的解释为 对“打”,“殴”是“打人”,可见“斗殴”是指互相厮打,双方都是出于主动,都具有加害行为,而并非一方的主动加害,另一方被动的挨打和反抗。所以刑法意义上的聚众斗殴行为不应包括单方具有聚众斗殴故意的行为。 最后,认定单方具有聚众斗殴故意的行为不构成聚众斗殴罪也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因为双方都具有加害对方故意的斗殴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要大于仅有一方具有加害对方故意的殴打行为,所以在同样伤害结果下,聚众斗殴罪的处刑要比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重。 因此,单方聚众斗殴应该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寻衅滋事罪。

2022-07-26 08:09:22 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单方型聚众斗殴怎么定性
简要案情
柳某组织多人赌博,从中抽头渔利。一天凌晨,魏某持刀进入赌场,采取胁迫手段,将柳某抽头渔利款
3.6万元抢走后逃离赌场。为此,柳某纠集10余人携带棍棒四处寻找魏某,欲进行报复并追回被抢钱款。近日,柳某发现魏某和其朋友张某等人在饭店内吃饭,遂带领所纠集人员持棍棒殴打魏某、张某,致魏某轻伤、张某轻微伤。
对魏某构成抢劫罪、柳某构成赌博罪没有异议,但对柳某纠集人员殴打魏某、张某的行为定性存在两种意见分歧:
第一种意见:柳某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理由是柳某纠集人员不但对参与抢劫的魏某进行殴打,而且对与抢劫不相干的张某进行殴打,致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属于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对其行为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
第二种意见:柳某的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
笔者同意
第二种意见。对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区别:
一是客观表现不同。聚众斗殴一般参与人
员多,规模大,暴力程度高,行为后果更为严重;随意殴打他人的寻衅滋事,参与人数一般相对较少,暴力程度和行为后果相对较轻。
二是犯罪对象不同。聚众斗殴的犯罪对象一定范围内具有针对性,直接指向斗殴的对方;寻衅滋事的犯罪对象具有随意性和不特定性。
三是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的动机一般是为了逞强争霸,或是团伙之间循环报复,目的是通过斗殴恐吓、制服对方;寻衅滋事的动机一般是肆意挑衅、无事生非,目的是寻求精神。
本案中,柳某纠集多人殴打魏某等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魏某等人的先前抢劫行为进行报复,追要劫取的钱款,而不是无事生非,寻求精神
。从侵犯的对象来看,柳某殴打的对象是魏某,具有明确性、具体性,至于对与抢劫不相干的张某进行殴打,并不是其真实意图所在,而是其聚众斗殴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对象过限和扩大。从客观表现来看,柳某纠集10余人持棍棒殴打魏某、张某,致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斗殴规模较大、暴力程度较高、行为后果也较严重,符合聚众斗殴罪的客观表现形式。
此外,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来看,该罪并未要求双方均有斗殴故意和聚众斗殴行为。因此,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于柳某的行为应以聚众斗殴罪定性。

单方型聚众斗殴的定性:单方型聚众斗殴不构成聚众斗殴罪,但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