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抢夺罪,予以立案追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各地区的标准有所不同。
上述司法解释还规定了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四)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五)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
(六)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七)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八)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九)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
(十)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专业解答关于抢劫罪未遂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嫌疑人须进行抢劫行为,这可能包含运用暴力、威胁或施加其他压力方式;其次,由于无法克服其个人意志之外的各种因素,导致财物未能真正落入其手中。这些不可抗力的现象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受害者的激烈抵抗、周围公众的强烈干预以及犯罪嫌疑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原因。
专业解答针对抢劫罪的立案金额并无固有标准,其裁断主要聚焦于犯罪行为的严重性,涉及诸如使用暴力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人员伤亡等诸多因素,而不是仅仅以所夺取之财物的价值为衡量标准。通常情况下,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无论所获财物的数量是多是少,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后果。然而,若抢劫数额极其庞大,则可能在量刑时被视为加重处罚的重要因素。
专业解答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入室抢劫被视为一种极为恶劣的抢劫犯罪形式。立案标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未经允许而擅自侵入他人住宅;其次,实施了暴力行为、威胁恐吓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最后,必须具备实际的抢劫财务的行为。只要符合上述全部条件,无论抢劫数额的多寡,公安机关都将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专业解答在我国,对于抢夺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是以被侵害财产的价值以及抢夺行为的恶劣程度作为评判依据。若抢夺的财物价值为500元至2000元之间,或者已经出现了多次实施此类违法行为的情况,抑或存在其他更为严重的违法情节,那么公安机关将会对此类案件进行立案调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也会使得对抢夺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在不同地区间产生差异。
专业解答依据相关法规以及司法解释,针对未成年人犯下入户抢劫罪的定罪量刑问题,首先需要着重关注犯罪所涉财物的价值及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若财物价值过大或者行为过程中出现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情况,公检机构将会依法启动调查程序进行侦查工作。此外,对于少年犯,在法律层面上,法庭会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真诚悔过的表现,从而可能给予适当减轻处罚的宽大处理。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行政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