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黑龙江法律咨询 > 大庆法律咨询 > 大庆治安管理法律咨询 > 公私损毁公物是否构成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治安处罚

公私损毁公物是否构成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治安处罚

黄* 黑龙江-大庆 治安管理咨询 2021.03.03 12:21:14 455人阅读

公私损毁公物是否构成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治安处罚

其他人都在看:
大庆律师 诉讼仲裁律师 大庆诉讼仲裁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粘贴广告是违法行为,涉嫌构成损坏公私财物或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可处拘留并处罚金。
  
二、相关: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河南法制报(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第10版):《几天内,8人违法张贴小广告被拘留》

2021-03-03 12:23:14 回复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有何不同

    专业解答故意损毁公私财务罪所针对的核心在于故意破坏他人财产或者公共设施的恶劣行为,这种情况下通常只有当损失额度达到一定标准或者情节相当严重之时,才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寻衅滋事罪则更注重行为人在公众场合凭空挑起争端,扰乱社会正常运作,其中包含了故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等多种行为方式,但并不一定涉及到对财物的损害。

    2024.10.22 1551阅读
  •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立案金额如何计算

    专业解答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案件立案金额之具体计算方式在我国关于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犯罪的立案准则中,涉及到的财产损失通常设定在五千元人民币以上,或者是三次以上的有组织性的毁损行为。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蓄意损坏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或情节较为恶劣的程度,将面临着三年以内的有期徒刑、拘役甚至罚金的处罚;若是数额规模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0.18 2132阅读
  •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罪可以调解吗

    专业解答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罪能否进行调解对于公共及私人财产的损毁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治安调解得以解决。就涉及到因民间纠纷而引发的打架、斗殴乃至损毁他人财物等行为,若其情节相对较轻,则公安机关有权力对其实施调解处理。在经过公安机关开展的调解工作之后,倘若当事人双方彼此达成了协议,那么将不会对此类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024.10.17 1871阅读
  •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3年有期徒刑需要坐牢吗

    专业解答关于蓄意毁损公私财产所应承担之法律责任是:如情节轻微,所涉金额在相对较小范围之内或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其他轻微犯罪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的相应惩罚;而倘若情节极其严重,所涉金额庞大且存在着其他尤为严重的犯罪情节,那么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024.10.16 1898阅读
  • 治安管理处罚法损毁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专业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视情节轻重,可处以五至十五天拘留,并罚款五百至一千元。如果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恶劣,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损失超过五千元,即可对其进行拘留。以下四种情况应立案追究:损失五千元以上、连续三次以上毁坏、纠集三人以上公开毁坏、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构成损害他人财产罪者,将依法受到刑法的处罚。

    2024.10.14 1656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