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判定主次责任了,主次占比怎么划分?
交通事故判定主次责任了,主次占比参考如下法条划分。《淄博市中级民三庭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七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下列比例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90%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至70%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30%至40%赔偿责任;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10%至20%赔偿责任。
专业解答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划分不是固定的,需要执法机构或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通常来说,比较常见的比例是7:3或者6:4,但具体的判定还是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过错的程度、行为的影响力等等。如果一方的过错特别明显,而且对事故的影响也很大,那么他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反过来,如果一方的过错不是很明显,对事故的影响也比较小,那么他可能就承担次要责任。
专业解答主次责任的划分没有固定标准,通常主要责任占6到9成,次要责任占1到4成。具体比例要根据过失程度、行为对结果的影响等因素来判断。如果过失严重,对结果影响大,就是主要责任;反之,就是次要责任。
专业解答对于事故责任的划分,要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方的不当行为严重程度来确定。主要责任方赔偿较多,次要责任方赔偿较少,比如70%对30%或者60%对40%。不过,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还需要考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后果等因素。
专业解答法律对主次责任的分配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过失的严重程度、在事故中的角色等。一般来说,主要责任方承担60%至90%的责任,次要责任方承担10%至40%的责任,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案件具体分析。
专业解答在一些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事件中,通常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责任的分配比例。比如70%-30%或60%-40%。而具体的比例,则需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双方的过失程度以及这些过失对事故结果的影响等因素。一般来说,主要责任会由对事故起决定性过失的一方承担,而过失较轻的一方则承担次要责任。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的主次责任的赔偿比例为: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按照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赔偿比例分别为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三十。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要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的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要承担全部责任。
律师解析 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一般主次责任的赔偿比例为:主要责任承担百分之六十到九十,次要责任方承担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律师解析 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一般主次责任的赔偿比例为:主要责任承担百分之六十到九十,次要责任方承担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