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有了判决书多久才会执行
一般情况下,判决书生效后,若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需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判决书通常有上诉期,一审判决在送达后15日内双方均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送达即生效。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一般会在六个月内执行完结。若存在特殊情况,执行期限可依法延长。所以,法院执行的启动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及时申请,执行时间受案件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多久开始执行
一般而言,一审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有15天上诉期。若双方均未上诉,上诉期满后判决书生效,生效次日起即可申请执行。
例如,一审判决书于6月1日送达,6月15日上诉期满,6月16日判决书生效,那么6月17日就可申请执行。
二审判决书一经作出即生效,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有期限限制,通常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法院判决书生效后执行期限是多久
法院判决书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期限一般为二年。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在二年内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该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若申请执行期限已过,被执行人提出执行时效抗辩且法院查明无中止、中断等情形的,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可能难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实现。
当我们探讨法院有了判决书多久才会执行这个问题时,要知道判决书生效后就具备了执行效力。一般来说,一审判决书送达后有15天的上诉期,上诉期届满双方均未上诉,判决书即生效,生效后就可申请执行。但实际执行时间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被执行人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等。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明确,执行程序相对会快些;若需查找财产线索等,可能会耗费一定时间。要是你对判决书执行的具体流程、时间节点等还有疑问,别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