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债权债务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可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债权债务诉讼期限具体多长时间
债权债务诉讼期限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在这三年期间,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比如通过书面催款函、短信等方式,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三年。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所以,债权人要及时关注债权诉讼时效,在诉讼时效内积极主张权利,避免因时效经过而丧失胜诉权。
三、债权债务诉讼时效的内容有哪些
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我国《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超过此期间起诉,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法院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但实体权利仍存在。存在特殊情况,如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诉讼时效可中止、中断。中止是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暂停计算,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中断是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情形,时效重新计算。
在明晰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之后,我们还需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要点。比如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义务,但若是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得再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要求返还。还有,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出现了一些法定的中断事由,如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要是你对债权债务诉讼时效的具体计算、中断事由的认定等仍有疑问,或者在相关纠纷中不知如何应对,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你详细解答,帮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