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从主体看,一般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在交通运输中从事人员或与运输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行为上,要存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形,如酒驾、超速、闯红灯等。
结果方面,需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酒驾、毒驾、无驾驶资格驾驶等情形的,都构成交通肇事。
二、交通肇事如何进行民事起诉
交通肇事进行民事起诉,可按以下步骤:
1.收集证据:准备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票据、误工证明、伤残鉴定报告等,以证明侵权事实、损失情况等。
2.确定被告:一般包括肇事司机、车辆所有人、保险公司等。
3.撰写起诉状: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事实与理由。
4.选择管辖法院:可向事故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5.立案:将起诉状及证据材料提交法院立案庭,缴纳诉讼费用。
6.参加庭审:按法院通知时间参加庭审,在法庭上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
7.执行判决:若胜诉,如被告不履行判决,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交通肇事如何取得缓刑
交通肇事要取得缓刑,需同时满足实质条件与形式条件。
形式条件上,依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适用缓刑。交通肇事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只有罪行相对较轻,可能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才有缓刑机会。
实质条件方面,要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比如积极赔偿受害者损失并取得谅解,如实供述犯罪事实,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等,都属于有悔罪表现。司法机关还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手段等判断犯罪情节。同时社区会对罪犯进行评估,判断宣告缓刑是否有不良影响。
在了解交通肇事如何界定时,我们清楚了它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但交通肇事后续还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点。比如交通肇事逃逸会面临怎样更严厉的处罚,以及事故责任认定后赔偿方面的具体细则等。要是你对这些与交通肇事界定相关的后续问题存在疑问,或者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交通肇事的法律知识,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消除你的困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