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种情况下的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
通常有几种情况,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一是缺乏刑事责任能力,若参与共谋者中有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其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构成共同犯罪。二是无共同犯罪故意,虽有共谋行为,但部分人实施行为时故意内容与共谋不一致,超出部分其他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三是实行过限,部分人实施了超出共谋范围的犯罪行为,其他共谋者对过限部分不承担责任。四是事后通谋,若共谋发生在犯罪行为完成后,主要是对犯罪所得进行窝藏、转移等,不构成该犯罪的共同犯罪,而是构成其他相关犯罪。
二、何种情况下车主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在以下常见情况下车主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是车主与使用人存在雇佣关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损害,车主需担连带责任。二是车辆存在挂靠情形,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三是车主将车辆借给无驾驶资格人,或明知车辆有故障仍出借,发生事故导致损害,车主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四是在承包、租赁车辆时,车主对选任、指示有过错,也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三、何种情况下不作行为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通常在以下情况,不作为不构成过失犯罪。一是行为人无作为义务,即缺乏法律规定、职务要求、法律行为引起或先行行为导致的特定义务,此时即便危害结果发生,不作为也不构成过失犯罪。二是虽有义务但无作为能力,比如因不可抗力、自身生理缺陷等无法履行义务,不能认定为过失犯罪。三是即使行为人履行义务也无法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即无结果避免可能性,不作为与危害结果无因果关系,不构成过失犯罪。例如医生遇突发心梗患者,虽有救助义务,但急救设备故障无法实施有效救治,该不作为不构成过失犯罪。
当探讨何种情况下的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时,有多种复杂情形。比如一方是被胁迫参与共谋,其主观上并不具有积极的犯罪故意,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构成共同犯罪。还有如果在共谋过程中,一方自动放弃犯罪意图,并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该方也可能不被认定为共同犯罪。另外,若共谋者对犯罪行为存在重大误解,其真实意愿并非实施犯罪,也可能影响共同犯罪的认定。你对这些情况是否理解清晰呢?若对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其他细节、法律规定解读等还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