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成诈骗罪的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如下: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财产使被害人财产受到损害。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各省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具体标准。
二、构成诈骗罪要素包括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罪构成要素如下:
主体要素
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诈骗罪的主体,但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追究上述人员刑事责任。
主观要素
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客体要素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客观要素
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类;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再次,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最后,行为人获得财产,使被害人财产受到损害。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属数额较大。
三、构成诈骗罪的最低标准是多少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诈骗罪最低标准通常以三千元为起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的,一般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不过,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法、最高检备案。所以不同地区构成诈骗罪的最低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构成诈骗罪是有严格界定的。当我们探讨构成诈骗罪的是什么时,除了前文提到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这一核心要件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诈骗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会被认定为犯罪,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的数额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复杂的诈骗手段,如何准确认定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也需要专业判断。你对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还有哪些疑问吗?若想深入了解更多关于诈骗罪的法律问题,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