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察院认罪认罚后是否还能不起诉
检察院阶段认罪认罚后,仍存在不起诉的可能。
依据《刑事诉讼法》,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适用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形,即便认罪认罚,若符合该类情形,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认罪认罚可作为情节考量,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指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不起诉。
所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不必然导致起诉,只要符合上述不起诉的法定条件,检察院可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二、检察院认罪认罚措施有哪些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的重要举措,检察院在其中的措施如下:
首先,检察院会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保障其知情权。
其次,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会就定罪量刑、程序适用等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或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再者,检察院会与犯罪嫌疑人及辩护人或值班律师进行量刑协商,犯罪嫌疑人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最后,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时,要在起诉书中写明被告人认罪认罚情况,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法院审理时,检察院一般要派员出庭支持公诉。
三、检察院认罪认罚能否判缓刑
检察院阶段认罪认罚后,有可能被判处缓刑,但并非必然。
根据《刑法》规定,适用缓刑需同时满足: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条件应当宣告缓刑。
认罪认罚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这通常体现了悔罪态度,法院量刑时会作为从轻处罚情节考量。若本身符合缓刑适用条件,认罪认罚后判缓刑概率增加。不过最终是否判缓刑由法院根据全案事实、证据等依法裁判。
在探讨检察院认罪认罚后是否还能不起诉这个问题时,我们了解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般情况下,检察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量是否起诉。然而,即便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可能导致不起诉。例如,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还有,如果存在证据不足等法定情形,也可能出现不起诉的结果。你对于检察院认罪认罚后的不起诉情况还有疑问吗?若想深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实际案例,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