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可获双倍劳动赔偿金
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需支付双倍劳动赔偿金:
其一,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例如,在劳动者无严重过错,且未出现符合法定解除情形时,用人单位擅自辞退劳动者,就属于违法解除,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其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过需注意,最多支付十一个月。
其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哪些情形可获二倍赔偿金
在劳动和消费领域,存在可获二倍赔偿金的情形。
劳动方面,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违反该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消费领域,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但法律另有规定二倍赔偿的,从其规定。若商家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依法索赔。
三、哪些情形可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下列情形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违反即表明其存在过错。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纠纷处理的关键证据,隐匿或拒绝提供会使患者处于不利地位,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这些行为破坏了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无法准确还原诊疗过程,应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当我们探讨哪些情形可获双倍劳动赔偿金时,需明确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比如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并且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若你对双倍劳动赔偿金的计算方式、申请流程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详细解读,帮你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在劳动权益方面得到妥善保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