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失公平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并非当然无效。
依据《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被撤销前,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有效的,双方需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但一旦受损害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且经审理认定确实显失公平,合同将自始无效,双方需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等。所以,显失公平合同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取决于受损害方是否行使撤销权。
二、显失公平合同是否属无效
显失公平的合同并非无效合同,而是可撤销合同。
依据《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显失公平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一旦受损害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经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若受损害方未在规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合同将继续有效。所以,显失公平合同不属于无效合同,而是赋予受损害方选择是否撤销的权利。
三、显失公平合同被撤销后可以向对方索偿吗
显失公平合同被撤销后,可向对方索偿。依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显失公平合同被撤销,若一方存在过错致对方受损,受损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赔偿范围通常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等。比如因履行该合同支出的费用等。若双方均有过错,则按过错程度分担损失。
当探讨显失公平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时,答案并非简单直接。显失公平合同在一定条件下是可撤销的,并非当然无效。一旦合同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在撤销权行使期限内,当事人若未行使撤销权,合同则继续有效。那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显失公平呢?这涉及到诸多因素考量。若您对显失公平合同的撤销程序、认定标准或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别错过寻求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资深律师将为您详细剖析,为您的合同问题保驾护航。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