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哪些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会被认定: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常见情形有以投资项目为名,向社会公众承诺高额回报吸收资金;以发行虚构的股票、债券等方式吸收资金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的,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如何判断行为是否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判断时主要看:其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其二,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其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其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例如,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类似存款业务,以高息回报吸引众多人存钱,就可能涉嫌此罪。需注意,合法的民间借贷等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如果超越合法界限,面向不特定多数人进行吸存行为,就存在违法风险。
三、如何辨别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要有以下区别:主观目的: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资金周转等。行为手段:集资诈骗往往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多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吸收资金,只是方式可能违规。资金用途:集资诈骗所骗资金通常用于个人挥霍、非法活动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所获资金一般用于生产经营等。损失承担:集资诈骗造成的损失由诈骗者承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若无法偿还,可能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但资金性质不同。
若发现相关行为可疑,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司法机关依据具体证据和事实进行认定。
当我们探讨具体哪些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时,除了文中提到的未经金融管理部门许可或违反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情况。比如通过虚构项目、假借投资之名来吸引公众存款。而且在吸收存款过程中,若采用了高息诱惑等不正当手段,也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你是否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定仍有疑问呢?如果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如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涉及金额的量刑标准等还有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