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以下常见情形企业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1.协商解除:企业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企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等。
3.经济性裁员:企业因经营困难等进行裁员。
4.合同期满:除企业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企业破产或吊销执照等: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等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6.劳动者被迫解除:如企业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等,劳动者解除合同。
二、什么情况下被公司开除有赔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以下情形被公司开除,劳动者可获赔偿:
1.公司无合法理由单方解除合同。比如,劳动者无严重过错,公司却随意辞退,这种属违法解除,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2.公司解除合同的程序不合法。像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且未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3.公司依据的规章制度不合法。如规章制度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未向劳动者公示,以此开除员工不合法,需支付赔偿。
三、什么情况下公司降薪符合劳动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以下情况公司降薪符合法律规定:协商一致: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降薪,并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这种情况合法有效。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降薪或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适当降薪。规章制度规定:公司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有关于降薪的合理规定,且该规章制度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可按规定降薪。
当我们探讨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其实这背后有着众多具体情形。比如企业经济性裁员时,就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企业因经营困难进行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同样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和计算方式也颇为关键。若你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如何确定,或者在企业未按规定支付时自己有哪些权益等问题存在疑问,不要错过获得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