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执行阶段转移财产能否撤销

执行阶段转移财产能否撤销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4 · 1791人看过
导读: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通常可撤销。法律规定,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恶意延长到期债权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请求撤销,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则撤销权消灭。此外,债务人以不合理价格转让或受让财产等影响债权实现且相对人知情的,债权人也可撤销。
执行阶段转移财产能否撤销

一、执行阶段转移财产能否撤销

在执行阶段,若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通常是可以撤销的。根据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需注意,债权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此外,若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二、执行阶段转移财产构成什么罪行

在执行阶段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该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被执行人在法院判决其履行义务后,故意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履行,严重影响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可能触犯此罪。例如,将名下房产低价转让给亲友、恶意注销公司逃避债务等行为。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如转移财产的数额、情节恶劣程度等,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的轻重。

三、执行阶段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在执行阶段发现对方转移财产,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申请法院对被转移财产进行调查,包括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变动情况。若确有转移行为,法院可依职权责令转移方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同时,可对转移方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措施,以迫使其履行义务。此外,若转移行为构成犯罪,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可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交易合同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总之,通过法律手段及时制止转移财产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执行阶段转移财产能否撤销,这一问题备受关注。若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这种行为是有可能被撤销的。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审查判断。比如转移财产的时间、方式、目的等。一旦认定转移行为违法,会依法采取措施恢复到转移前的状态。倘若你对执行阶段转移财产撤销的具体流程、所需证据,或者遇到类似情况不知如何维权等还有疑问,不要错过寻求专业帮助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助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