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法律上合同的恶意串通认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上合同的恶意串通认定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1 · 2007人看过
导读:合同恶意串通认定标准:主观上双方要有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故意;客观上实施相互勾结配合行为,有一致损害他人权益的意思表示;且造成损害后果。实践中判断时,要综合考量当事人关系、交易背景及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像交易价格明显不合理、程序有重大瑕疵等,以此推断是否构成恶意串通。
法律上合同的恶意串通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法律上合同的恶意串通认定标准是什么

合同恶意串通的认定标准如下:首先,主观上双方当事人须有恶意串通的故意,即双方明知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仍积极追求该结果发生。其次,客观上双方实施了相互勾结、配合的行为,通过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达成损害他人权益的一致意思表示。再者,该串通行为造成了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后果。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恶意串通,需综合考量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交易背景、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因素。比如交易价格明显不合理、交易程序存在重大瑕疵等,以此来推断当事人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形。

二、法律上合同解除的效力认定标准是什么

合同解除的效力认定标准如下:

溯及力:一般非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即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应互负返还义务。如买卖合同解除,出卖人应返还价款,买受人应返还货物。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如租赁合同解除后,已履行部分有效,仅向将来发生效力。

恢复原状: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恢复原状指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等。

损害赔偿:因一方过错导致合同解除,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如一方违约致合同解除,对方为履行合同准备的费用等直接损失及因合同履行可获利润等可得利益损失,违约方应赔偿

三、法律上合同撤销的流程是怎样的

合同撤销流程因撤销原因而异。

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误解方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通过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方式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同样通过诉讼仲裁撤销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的撤销权行使方式及期限同前。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胁迫方应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经诉讼或仲裁撤销。

显失公平的合同,受损害方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通过诉讼或仲裁撤销。

在探讨法律上合同的恶意串通认定标准是什么时,我们明确了诸多关键要素。但合同恶意串通所引发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比如,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恶意串通,那么由此产生的财产后果该如何处理?受损方又该通过怎样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些都是紧密关联的重要问题。如果您对合同恶意串通的后续影响及维权方式仍有疑问,别错过寻求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剖析,帮您厘清困惑,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