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已怀孕的职工吗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已怀孕的职工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7 · 1122人看过
导读: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解除劳动合同,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不得依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规定解除。不过,若怀孕女职工有严重过错,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舞弊致单位重大损害等,单位可依过错性辞退规定解除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总之,不能绝对说不能解除已怀孕职工,要依具体情况判定用人单位解除行为是否合法。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已怀孕的职工吗

一、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已怀孕的职工吗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无过失性辞退(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等)和经济性裁员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但存在特殊情形,若怀孕女职工存在严重过错,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用人单位可依据过错性辞退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所以,并非绝对不能解除已怀孕职工,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用人单位解除行为是否合法。

二、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仍未订立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需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该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比如,小李月工资5000元,单位自用工起3个月未签合同,那单位要额外支付小李2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即10000元。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要如何获取赔偿

若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主张相应赔偿。首先,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应每月支付二倍工资。比如工作三个月,可获两个月二倍工资差额。

其次,若满一年仍未签,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主张赔偿流程如下:先与单位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需准备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条、工作证等。劳动仲裁时,要在规定时效内提出申请。裁决后,若单位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注意收集证据,按法定程序维权,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当我们探讨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已怀孕的职工吗这个问题时,答案是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解除劳动合同。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女职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此外,如果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你是否正面临类似相关的职场困扰呢?要是你还想深入了解女职工孕期权益的更多方面,例如产假待遇、孕期工作安排等问题,别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精准、全面的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劳动关系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关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